公元1882年的某一天,一艘來自于英國的叫做flyg fish的軍艦停靠在韓國的仁川港,于是,韓國人從那一刻起知道了現(xiàn)代足球。
但直到1904年,當(dāng)時的國立外國語大學(xué)將足球作為正式的體育項目,這標(biāo)志著韓國正式開始開展足球運動的普及工作。
南北分裂后,韓國足協(xié)于1948年加入國際足聯(lián),并于1954年成為亞足聯(lián)正式成員。
1948年,韓國足球首登國際舞臺便打進了倫敦奧運會。
1954年,韓國首征世界杯,并進入瑞士世界杯決賽圈。
1956年,韓國隊奪得首屆亞洲杯冠軍,4年之后,他們成功衛(wèi)冕。
此后,在亞洲各級別的各種比賽中,韓國隊更是所向披靡,當(dāng)之無愧地成為了亞洲的“足球老大”。
但韓國足球真正驚動國際足壇還是在1983年的墨西哥世青賽上,他們一舉殺進了四強,并由此得到了“紅魔”的美名。
前年的日韓世界杯,無論韓國隊怎樣被人詬病,四強中還是有他們一席。
許久以來,人們提到韓國隊,都會夸他們有不屈的斗志,超人的啟動力和不知疲倦的體力。
的確,這是一支典型的力量型球隊,充沛的體力是他們能夠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在金鎬坤的呼聲下,韓國隊開啟了“機械模式”。就是利用自己充沛的體力,老老實實執(zhí)行裁判的戰(zhàn)術(shù)意圖。這樣一來,既能屏蔽掉外界的干擾,還能憑借自己出色的個人技術(shù),慢慢地壓過國奧一頭。
比賽第37分鐘,皮球被韓國隊后衛(wèi)奮力踢向中場,李天秀接球后帶球急速突破。
曹陽立刻上前逼搶,用力撞向李天秀。但李天秀嫻熟的腳下技術(shù)和突然迸發(fā)出來的力道瞬間對曹陽形成了碾壓,用力踢了一腳皮球后,跌跌撞撞的身體并沒有倒地,徑直向皮球追去。
“護球!護住球!”唐武已經(jīng)退到了小禁區(qū),朝中后衛(wèi)張寶峰大喊。
由于張寶峰先一步跑到皮球和李天秀中間,唐武看清楚兩人的身高差后,果斷地下了命令。
但此時搶在身前的張寶峰卻頭皮發(fā)麻,腦袋都大了一圈。
按照唐武的命令,他應(yīng)該一路護送皮球到出界,然后國奧獲得門球;但此時的李天秀就像一條“瘋狗”一般,死死追在張寶峰身后“狂咬”。
效力于皇家社會的李天秀自然明白如何用自己的優(yōu)勢對抗張寶峰這樣的“傻大個”。在裁判看不到的位置,李天秀雙腿左右開弓,壓迫張寶峰的同時,還用小動作朝國奧中后衛(wèi)身體上的薄弱位置下黑手。
張寶峰吃痛,強忍住身形不倒的同時,咬緊牙關(guān),直接把球推出底線。
唐武看后不禁嘆了口氣,這球莫說是馬克萊萊或者特里了,就算格倫約翰遜那個黑小子,都可以輕松將球護出界外。
國奧的個人水平還是太差了!
身后跟跑的李天秀也立刻減速停了下來,嘴里還長出了一口氣。
角球?角球就角球吧!總比對方開門球好。
韓國隊再次集體聚集在國奧隊的禁區(qū)內(nèi),每次面對角球,唐武都會指揮著后衛(wèi)根據(jù)對手的進攻隊員,站在不同的防守位置上。
相較場上其它隊員來說,唐武人高馬大,擁有最強的制空權(quán)。
所以唐武身前一般會讓隊友留出一個空位,以便自己隨時出擊。
金斗炫開了一個比較高的外旋角球,開向點球點附近。禁區(qū)線上三名韓國隊員向前掙點,而球門線附近的曹宰榛卻往回追。大禁區(qū)內(nèi)加起來只有四名韓國隊的進攻隊員,而身著白色的國奧隊,整整有八人。
所有人都在抬頭看著頭頂上的高空球,自覺能碰到皮球的人都向著皮球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