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河和李四水的配合確實很是默契,二人的攻擊攻擊幾乎沒有間斷。
李四水不知躲去了何處,不斷地遠程用箭來逼青鸞的走位,而李三河則全力輸出,大開大合,以霸道無比的肉身和刀法來硬扛青鸞的進攻,真正將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這句話發揮的淋漓盡致。
而且只要李三河稍稍露出一點下風,李四水的箭便會不知從何處射來,攜帶者無匹的天地之息和強大力量,逼的青鸞不得不躲避。
李四水雖然只有地仙的境界,可箭術之高卻讓人嘆為觀止,便是數萬丈高空之上飛越而過的飛鳥也難逃過他的鐵箭。
而且李四水極擅長追蹤隱匿潛行之道,有飛天遁地之能,若不是修為還差了些的話,只怕早已是上天入地,穿山入海無所不能的大神通者。
相較于李四水,李三河則更擅長于肉身近戰搏殺之道,雖只有地仙境界,卻專注于肉身的打磨,肉身之強已然隱隱在四個師兄弟之中排在第一位。
簡單的來個比喻,李三河就是個堆疊防御的戰士前排,血厚防高,攻擊也不差,而李四水則是遠程的輸出射手,攻擊力極高,速度也很快,身法靈活,可防御卻有些薄弱。
不過二者相合互補的話,所達成的效果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尤其是二人本就是自小一塊同吃同睡的堂兄弟,便是拜入衛允門下之后也是朝夕相處,彼此尤為了解,配合默契無間,二人雖都只有地仙的修為,可配合起來,卻連柳青辰和陳明義也絕不敢輕視。
這也是為何衛允要讓青鸞親自去考校他們兄弟倆。
金紫色的鳳凰真火鋪天蓋地,可天地之間沉悶的控弦聲雖不連續急促,可卻總能在最關鍵的時刻響起,那攜帶著浩然偉力的鐵箭總能出現在青鸞的要害之處。
使得青鸞的不得不躲閃,從而錯過了擊敗李三河的最佳時機。
如潑墨一般的璀璨刀光在漫天的金紫火光之下閃爍著寒芒,李三河的攻擊雖不似李四水的鐵箭那般能給青鸞帶去近乎致命的危險,可青鸞卻同樣無法硬接,只能以澎湃的法力包裹住鋒銳的鳳爪尖喙,或是以宛若垂天之云的雙翅拍打。
是以在衛允的眼中便出現這么一副場景,渾身包裹著金紫火焰的鳳凰在天空之上不斷盤旋飛舞,時而便發出一聲嘹亮的鳴叫,口中噴吐出無盡的金紫火焰,不斷地朝著地面之上李三河攻去,時而飛身而下,以尖喙利爪朝其攻去。
而李三河則不斷揮舞著長刀,周身也縈繞著一層顏色近似土黃的法力屏障,瑩瑩閃著微光。手中長刀之上同樣縈繞著一圈似火焰般的能量,可卻不是土黃色,而是如月華般的銀白。
那是有李三河的念力匯聚法力和天地之息凝聚而成的刀光,刀光之中,蘊含著一往無前,舍我其誰的澎湃刀意。
與那沖天而起的漫天刀光交相呼應,時不時便有一只鐵箭呼嘯而至,在半空之上留下一道宛若長虹一般的箭道。
可李四水卻是個機靈似鬼的家伙,深諳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思想,幾乎射個一兩箭就會換一個位置,絕大多數都只是一箭之后便會變換位置,東南西北,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李四水的速度極快,又長遁法,四個師兄弟里頭,也只有用上劍光遁術的陳明義堪堪能在速度上面和其比較。
青鸞無數次想要鎖定李四水的位置,可李三河卻像是跗骨之軀一樣,不斷的纏著她,偏生李三河這廝肉身極強,再加上法力的加持之下,竟讓能夠暫時抵擋住青鸞鳳凰真火的灼燒,雖然這樣做極其耗費法力,可卻能夠讓青鸞無法專心去搜尋追蹤李四水的位置。
而李四水就跟著泥鰍似的上躥下跳,或是躲在云層之中,或是藏于百十里外大湖河水之中,隱于山間密林巨石之策,或是立于山崖之上,借著李三河的刀光和青鸞的攻擊時候溢散的氣息來鎖定青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