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了好幾天,楊世達和關二一伙被殺的內情已經漸漸傳揚開來了。
與之相伴的是千戶李可誠的無能顢頇……李可誠已經成了不折不扣的笑料。
在閔乾德有意的縱容之下閔家上下開足火力宣揚李可誠的愚蠢和怯懦,對楊世達的無能和畏懼,討好甚至奉迎,毫無武官世家五品千戶的從容和矜持,連最基本的官常都談不上了。而閔元啟率旗軍殺到水關河房,救出被楊世達一伙綁去的王三益和兩個小旗官,這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兩個小旗和王三益被綁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現在他們全須全尾的出現在各自的家里,事實究竟如何,還用多說?
淮安府的推官象征性的派了幾個差役到云梯關所這邊來做調查,根本無人理會,李可誠正處于風暴中心,也知道官府是做官樣文章,對此事也是根本不加理會,閔乾德更是連見都不肯見這些辦案的人,這些人在云梯關所城就碰了一鼻子灰,然后到各百戶更是毫無效果,軍戶們對這些平時不能保護自己,出了事還敢跑來查案的官吏差役都是極為反感,這些人所到之處根本毫無收獲,白眼或是辱罵倒是收獲極多,若是換了民戶地方,對官府的吏員和差役幫閑總有些畏懼,云梯關所好歹是衛所旗軍形成的村落,單個的衛所旗軍社會地位還不如民戶,最少在收入上比民戶差的遠,但當這些旗軍形成一個整體時,不要說一些未入流的官吏差役前來,就算是那推官帶著衙差親至怕也是討不了什么好……
況且,近來的旗軍們心氣明顯高多了。
可能外來的人不太明白眼前這事意味著什么,但李國鼎和王三益在內的百戶,總旗,小旗,還有普通的旗軍們,也包括衛所所城的大人物們都是相當的清楚和明白。
李可誠為什么蔫了?還不是因為閔元啟展露出來的實力令得他心驚肉跳,膽寒不已?這幾天李家的家丁和仆役都被困在家里不準外出,幾十號人大白天都把門戶閉著,李可誠是生怕惹毛了閔元啟,叫這個有本事的閔家后生把他也給一鍋端了!
閔元啟把這一伙惡人鏟除之后,消息在幾天之內就沿著淮河兩岸傳遞開了,淮安府城,沭陽,山陽,灌南,海州,安東……可想而知附近的州縣集鎮和村莊都會遍傳此事,而后閔元啟的大名也會因為此事傳遍這些地方,成為整個大河衛乃至淮安府赫赫有名的強橫人士……
地方上出了這么一個有能力,性格果決,敢作敢為的豪杰好漢,對普通的旗軍來說這樣的人固然是有相當的傳奇色彩,就算是李國鼎和王三益這樣的論官職比閔元啟高半級,還算是長輩的同僚來說,對閔元啟崛起和眼下做下大事的結果就只有暗地里的贊賞和明里暗里的支持了。
兩個百戶相連的道路就是村道,路邊有一些灌木從和稀疏的林地,這一片近海地方算得上是地廣人稀,但林地稀疏是因為這時代的人們多半還沒有大規模植樹的習慣,同時在平時過日子又很少有機會用焦煤,引火燒鍋多半是用秸稈和樹干樹枝,再加上大規模的煎鹽需要蘆葦枯草和樹枝,砍伐不停的結果便是從林越來越稀疏,甚至蘆葦濕地都被縉紳大戶們給占了,徐光啟當初想改煎為曬,主要原因也是淮揚鹽場四周的草場都歸私人所有,灶戶們得花錢向這些人購買草桿蘆葦樹枝等一切引火物,等若是百姓們又被大戶們盤剝了一道,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煎鹽的軍戶們在內……
只是徐學士學究天人,卻始終邁不過人情世道這道門檻,他的好學生孫元化也是一樣,講鑄炮等技術是第一等的好手,國朝第一人,但當了巡撫軍門后舉措失宜,根本鎮不住東江過來的驕兵悍將,也沒有辦法調和處理好客兵與本地駐軍,還有官吏,縉紳百姓之間的矛盾沖突,最終導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除了使國事大壞之外,自己也是被處以極刑……
十來人的隊伍在小道上行走,快要到響午的時候接近第三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