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制鐵盔和扎甲。”閔元啟最后吩咐道“有盔甲在身,將士們的心理要安穩的多,其次再兵器刀牌,最后再打制鳥銃。”
沈永頗為恭謹的道“鳥銃打造不易,關鍵是鉆銃管耗時極久,小人這樣的熟練老手也得鉆一個月才得一根,大人若要大規模配裝鳥銃,恐怕最少得等幾個月后,小人帶的徒弟都學會了,好多人一起打造才快的多。”
閔元啟聽著也是皺眉,這樣的火器制造細節沈永若不說他也是不知道,原來一根簡單的火銃制造需耗時這么久,就算給沈永撥去十幾二十人,想要短時間內列裝火器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閔乾德倒是送來了幾十支火器,也是閔家多年積藏,從火門槍到鳥銃,還有這自生銃,大小西番銃,各式各樣均有,有一些是朝廷工部所制下發,也有一些是當年俘虜的倭寇火器,藏了這么多年早就銹跡斑斑不堪再用了。
火器短時間不得成功,閔元啟也不是太過失望,現階段遠程兵種還不是太需求。而且閔元啟也有一種感覺,明軍就是太注重遠程兵,各種各樣的遠程兵器準備太多,倚為利器,將士最重要的東西首先是忠誠和榮譽,其次是勇氣,然后是殺敵的本領,最后才是各種兵器。明軍太重遠程兵器,閔元啟并非覺得遠程兵器不重要,而是明軍太缺乏有用的訓練,士兵待遇太低,訓練太差,根本沒有白刃突擊與敵人短兵相接的勇氣和資格,眼前閔元啟對部下們的訓練就是要扭轉明軍的短板和缺陷,以在將來對敵時收到奇效。
而且眼前的威脅就是鹽城那邊的楊世禮,最近這些天也并無消息傳來,劉澤清現在還在圖謀揚州,在淮安多半是搶錢搶糧的權宜之計,對地方的事務缺乏關注,只要這邊的鹽池財富不被劉澤清惦記上便沒有太大的麻煩和問題。
“你但用心去做,現在便去尋韓總旗,要什么東西,房舍,物品,還有人員,均由韓總旗盡快解決。你若有什么想法和需求隨時來同我說,哪怕半夜均可。”閔元啟拍拍沈永,笑道“若本官得以上進,將來免不得你也有出頭之日。”
沈永再次下跪感謝,閔元啟再將他扶起,沈永趕緊拜辭而去,自蘇鋼和熟鐵到百戶之后,閔元啟已經見沈永多次,但鹽池這邊也極為要緊,現在多日功夫下來,不少雇傭的民戶工匠也可以接上來,還有李家兄弟和陳德等人,沈永的活計也極為重要,閔元啟已經與韓森打過招呼,錢糧和人員還有場地俱要趕緊到位,爭取在短時間內使沈永開始帶徒弟,并且打造出成品。
鐵盔這東西看似簡單,其實除了早年的京營和九邊,地方部隊能配給鐵盔的也并不多,南方明軍多半戴折上巾,北方多范陽笠,只有遼鎮,薊鎮,宣大這樣的軍鎮,還有少量的京營兵配發鐵盔,當年土木之變后明軍損失慘重,事隔百年之后還有人在當年的戰場上起出大量的鐵盔,但那是大明禁軍,最為精銳的京營兵馬,地方駐軍特別不是九邊重鎮的駐軍便沒有那般好的待遇。
明軍頭盔有兩種,一種是明鐵盔,笠形,民間稱帽兒盔,還有缽形盔,源自元時的形制。不管哪一種,俱有纓槍,盔頂,盔體,還有頓項這四樣,缽盔還有眉庇,一個鐵盔分為五體,打造起來并不簡單。
除了鐵盔外,閔元啟是打算給部下裝備扎甲。
論鐵甲當然是板甲為第一,但大明的工匠現在還解決不了幾個關鍵的技術難題,閔元啟在后世對這方面興趣不大,不似對鹽池這般內行,所以暫且也沒有介入改良技術的打算和想法。板甲之下,防護力最好的當然是鐵鱗甲,這東西甲葉層層疊疊,防御力相當出色,只遜于板甲,而甲葉損壞了可以更換,是相當出色的一種鐵甲。
鱗甲唯一的毛病便是打造耗時耗力,閔元啟現在只有一個鐵匠,閔乾德還在替他搜羅其余千戶所的軍用鐵匠,不過也是提前打過預防針,衛所不造甲已經多年,就算有鐵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