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逐漸傳來喧囂聲。
閔元啟在戰場核心處走著,補刀隊的成員都徹底完成了任務,所有人都盤膝在官道側高處坐著,每個人的戰襖和靴子都被鮮血浸濕透了。
海邊原本就有強烈的腥氣,再加上血腥味,人的汗臭,糞便的味道,各種異味夾雜,熏的閔元啟格外頭暈。
加上到處是觸目驚心的尸體,被火銃打碎了腦袋的匪徒,被砍的七零八落的殘破尸身,兩眼圓睜死不甘心的頗多,失血過多,面部皮膚慘白收縮形態駭人的死尸,散落在地上的被砍落的腦袋,還有各種斷臂殘肢……
走在這樣的地方,心神果然要異常強大才可以。
有很多旗軍面色蒼白的坐著休息,很多人惡心嘔吐,這一次是真吐了。
戰場太慘烈,人們在剛剛的奮戰中又透支光了體力,加上熏人的各種異味惡臭,不吐才怪。
吐了也不能脫離戰場,沒有軍令,所有人按旗隊一股股的盤腿坐著休息。
大半的人水壺都喝空了,倒是沒有人有吃東西的念頭,很多人大腦放空,臉上神色也是一片茫然,他們時不時的看向那些尸堆,仿佛不敢相信這事就是自己干的。
在閔元啟巡視時,靠近每個旗隊,每個旗隊就會起身行禮致意。
不管怎樣,此戰過后,閔元啟的聲望會更上層樓,而旗軍們對他的崇敬之情也是更加增長。
在此戰經束前,盡管人們被鼓勵起勇氣,也有保護家人財產的決心,但沒有人會想到,此戰居然會是眼前的這般結果?
海盜可能游水跑了一批,不過不會超過百人,楊世禮被斬,那些什么一窩蜂掃地王之類的匪首更是一個也沒跑掉,現在補刀隊正在休息,過一會會各個旗隊輪流去割首級。
這是軍官們的吩咐,當然也是閔元啟的意思。
雖然已經是大明末世,斬首近千級仍然是相當令人轟動的軍功。
百姓是為海盜和土匪所苦,正經官兵不會去剿這些小爬蟲,他們關注的是大股流寇。何況官兵的軍紀怕是連土匪也不如,土匪好歹要考慮到可持續收入,不可能一下子搶光殺光,官兵過處基本上就是大搖大擺的明搶,糧食搶光,誰敢反抗便殺人,甚至無人反抗也是一樣殺人,殺良冒功,將大量無辜百姓斬首的事,甚至其中包括婦人,這些事官兵干的可是不少。
斬首近千級,閔元啟是打算派人沿河南下送到南京去,先從淮河到淮安,然后沿中運河南下,到揚州,過江直放水西門,大量首級直送南京兵部,到時候卻要看史可法會給什么樣的賞格下來。
錢財什么的閔元啟并不嗜求,他想要的是官職和名聲。
特別是名聲。
在南明亂局之中,如果麾下始終有幾百精銳,得到總兵官職都不是什么難事,但一個響亮且良好的名聲就相當難得了。
在很多士大夫眼里,武夫是信不過也靠不住的。
南明史中,很多功敗垂成的例子就是文官和武將的猜疑和疏離造成。
比如大順軍的余部十余萬人改編的忠貞營,若糧餉跟的上,有穩固的地盤和打仗的理由,這股軍隊的戰斗力也并不算弱。
在南明初期的湖廣戰場,順軍殘部就多次獲得勝利。
但南明軍隊在幾個文官大佬的指揮下,不僅不配合順軍,還多有提防和排擠。
雙方嫌隙暗生,甚至到火拼的地步,結果在清軍勢弱時未能抓住機會,恢復湖廣,占據長江上游。
很多事,就是在無謂的爭斗和猜疑中被破壞掉,錯失良機,令人扼腕痛恨。
閔元啟畢竟是世代相襲的衛所武官出身,將門世家出身在明末時確實也證明了自己的忠誠。統兵大將,出身營兵或非衛所出身的,比如左良玉吳三桂之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