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有了。
閔元啟亦未打算敲出一些錢糧來,直接令李可誠趕緊去召集人手趕過來,替自己收拾好殘局。
看著李可誠離去的身影,閔元啟,閔乾德,閔元直,閔元忠,閔元金,梁世發,韓森等人都是一起大笑起來。
閔元啟也是大笑,這一次大戰,他給自己打了七分,有不少失誤,也有損失,但所得也是極多。
這一次戰事消耗也是不小,糧食不會消耗太多,畢竟就是在家門口打。
但消耗毀損的兵器甲仗肯定很多,鎧甲,旗槍,刀牌,頭盔,火銃,或是損毀,或是將子藥都打光了,又或是毀損的兵器和炸膛的火銃,這一類的損失就沒有了。
更有將士的死傷,除了朝夕相處的部屬兄弟死去重傷令閔元啟心疼外,撫恤的錢糧也是大頭,閔元啟在這事上頭不會吝惜錢糧,絕不能叫一個人感覺寒心。
現在眾人歸心,所有人信任閔元啟最根本的理由就是他能保護眾人,保護這一片土地,包括所有人的財產,生存的根基,軍戶們的性命和家人的平安當然是最要緊的東西。
一戰獲勝,當然是人人興奮高興,連帶著閔家和閔元啟的聲威都是扶搖直上。
但潛在的危機就是死傷的人數。
若死傷過重,則這種承諾就毫無意義,人們會感覺閔家和閔元啟用眾人的性命替自己和家族博取功勞,眾人的血肉性命成了閔家上下登高向上的階梯。
一旦人們有這種想法,必定會上下離心,閔元啟就會失掉眾人的信任。
不要看現在每天發六升精糧給旗軍,這確實是不少了。但這些人若是愿意拿性命去拼個前程,大可如沈亮那般直接去當營兵。
一般的營兵不發餉,但有了機會便可以搶掠民財,一年十幾二十兩銀甚至幾十兩銀的收入總是有的。
若全然是為了錢糧亡命徒,可選擇的余地要大的多。
人們信任閔元啟,相信閔元啟,就是閔元啟從始至終是為了眾人好,不管是對抗水關的那伙無賴,還是起鹽池曬鹽,或是練兵來保境安民,人們都信任閔元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如此。
地方上出一個強人,能使眾人過上好日子,最少是有了奔頭,也能保護眾人不受流寇或亂兵的殘害,這才是閔元啟在短短時間內能崛起的真正原因。
所謂英雄造時勢,或是時勢造英雄,這都是難言之事,不過以現在看,閔元啟還不足以只身逆轉大局,他只能在大局之下,盡可能的做一些事來壯大自己的實力。
現在的第三百戶,還遠遠不到閔元啟能夠使眾人不計死傷,全力支持閔元啟一人的地步。
所幸的是,此次死傷還并不算重。
戰死的將士已經被搬到官道左側高處,并排放著。戰場距離第三百戶很近,這些死傷的將士自然是要運送回百戶之內,由家屬收斂尸身安葬。
閔元啟在經過陣亡旗軍的地方時,停留下腳步,靜靜凝視著這些戰死的將士。
有最少十人左右是被箭矢刺死,多半是二排和三排的無甲旗軍。
他們沒有甲,在五六十步的距離被箭矢射中要害,或是被多支箭矢射中,在疼痛和流血過多的情況下,生命離他們而去。
盡管火銃威力大,土匪的弓手后來直接被打崩了,完全沒發揮作用。
但在兩軍相接之初,大量的箭矢如雨而至,被盾牌和綿甲擋住大半,仍然是有少量旗軍中箭,其中大半輕傷,卻還是有十人死在箭矢之下,閔元啟內心沉痛之余也是感覺遺憾,若人人有甲有盔,哪怕只是綿甲和劣制的鐵盔,怕是死在箭下的人也不會有這么多。
另有十余人是被土匪刺中要害,傷重而死。
另有二十余人重傷,已經被簡單清洗包扎上藥,現在躺在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