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張慎言,高弘圖,姜曰廣等人經常到他府邸密議會商,無非就是京師真的劇變,底下的事應當如何料理。
如果皇上南下,一切不需多說,今上御權十七年,嚴威剛毅,行事果決,大臣們奏對時都是戰戰兢兢,惟恐出錯。
甚至連孫傳庭那樣性格剛直堅毅的大臣,在奏對時過于緊張,居然導致耳聾。
只要皇帝南下,大局便沒有什么好說的,東林黨人中確實有奸邪,也有自詡清正的偽君子,但這個黨畢竟是萬歷年間所建,當時士風頹廢,官員毫無操守,東林黨以關心國事以天下為已任的情懷建立,吸引的也多半是名聲不錯的清正廉潔性格剛直的大臣,操守總體上還在及格線以上。
南明之事,敗于東林,但這些人是因為黨爭和所謂大義,并非是人們誤以為的一群。奸惡小人。
崇禎若至,群臣只有效忠的份,不可能有什么異樣心思。
就算是太子和諸王至,天子所生的皇子,任何一個都是毫無爭議的監國儲君。
可惜崇禎皇帝多半已經殉國,太子和諸王事前沒有派到南京來,此時也多半陷落在京師里頭了。
這是最令史可法頭疼之事,往下去的大局更是撲朔迷離,一旦確定有天崩地坼之事后,立監國,迎新君,再怎么梳理財政,編練兵馬,是主動北伐還是被動防御,長江上游的荊襄一帶尚有闖軍一部份主力,左良玉對這部兵馬也是無可奈何。
大西軍幾乎占了四川全境,一旦出川也是極為難對付的對手。
內部對擁立的爭議,外部的各種麻煩,這些都令史可法心煩意亂,北上勤王的各種麻煩就已經令得史可法相當頭疼了,想到日后之事,這位掌握實權的部堂閣下,更是心亂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