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仍然是大開眼界,興致勃勃。
現在鹽田向前推,防御區也是往各個方向推了十里左右。
當然不可能全設成警備區,畢竟已經涉及到其余好幾個百戶了。
各百戶還夾雜民戶,所以想完全杜絕往來是不太現實。
只是在方圓十余里地方,各設箭樓哨樓,從各百戶里招募三十到四十的精壯漢子,這些人有家有口,想叫他們直接投閔元啟當戰兵是有些不現實,也有些強人所難。
在臨近自己家村落的地方當警備兵,負責守備哨樓箭樓,檢查過往人等是否本地人,是否有各百戶下發的證明,對外地人要隔開鹽池不準進入,就算路過也要查明來意,以防間諜細作喬裝打扮混進來。
很多人也是知道,除了新成立的警備司之外,尚有軍情司,梁世發成了這個新部門的頭頭,他兩次在軍情方面立下大功,已經成了這個部門的不二人選。
人們看著鹽田數著鹽池數量,計算每日銀錢,不時的發出驚嘆聲。
當然也有歡笑聲和閑談的聲響,畢竟海上鹽田雖然相當震撼,在云梯關這里卻也不是新聞,甚至在場的很多人都是參加過鹽池的挖掘和建設。
一晃鹽池就成了型,出了鹽,眼下的談論,只是人們在宣泄內心的興奮之情罷了。
若是一般的大戶,或是衛所的高官開出這鹽田,人們最多是會驚嘆,甚至是妒忌,憤怒,抱怨。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哪怕是一年幾十萬兩銀,換來百萬石的糧食,這些好處肯定也是被高官顯貴們給霸占了去。
就算需要用本地軍戶和百姓來鹽池這邊做活計,多半也是將人當牛馬使,雖然還是能賺到吃食,不過那感覺定然是天上地下,不會叫人有絲毫的愉悅心理。
但所有人都知道,眼前這鹽池的主人,閔元啟閔副千戶,不是那種吃光抹凈的性子。
各處到第三百戶攬工的漢子們,每日的報酬都相當優厚,而且相當一部份人在鹽池完工之后留在了第三百戶。
這里有窯廠磚石,木作工場,還有大型的鐵匠工坊,用人之多就不必多提。
就光一個鹽池就用工超過千人!
附近各個百戶的壯丁早就被吸引的差不多了,就算不便離家的,警備司也是優先招募百戶下的旗軍,發給刀槍,每月訓練十天,剩下時間就在各百戶附近巡邏警備,遇到突發情況集中行動,多半時間就是在各百戶不遠的地方巡邏站班,每月都是可以領到一兩銀子和四斗米的報酬,這個酬勞,差不多就是正經營兵的月餉,這還只是二線警備部隊的薪餉。
一旦成了隊官,旗隊長之類的武官,月餉就是成倍的增長,一個警備部隊的旗隊長,差不多就是和此前的百戶官們收入相抵了。
大量出鹽之后,閔副千戶手中的銀錢更足,也是拿出更多的銀子反哺在地方,當然也是使得剿匪之后的閔元啟,聲望如坐了火箭般的直線上升……
待遇最優厚的,也是最叫人眼紅的,當然還是閔元啟一手帶出來的旗軍們。
鹽池大規模出鹽后,哪怕現在攤子比此前大過多倍,閔元啟還是再次提升了旗軍們的薪餉待遇。
每個普通的旗軍步兵,月餉是二兩銀,一石糧,這個待遇和此前的隊官相差不多。
隊官們則是四兩銀,兩石糧。
旗隊官則是八兩銀,四石糧。
百總級別則是十二兩銀,十石糧。
這個待遇,令得最低檔次的旗軍步兵,月餉也是比警備兵們要高出一倍還多,比起普通的工人也是高出近一倍。
也就是鹽池的工人們,薪餉勉強能達到旗軍步兵的七成左右,也是因為鹽池工人相當辛苦,推攪鹽池都是整夜不睡不休,第二天上午還得碼垛,然后才能休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