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一年少說能替劉澤清賺個十萬八萬的,用這個條件原本是想換個副將,加上鹽城的地盤到手,劉澤清嫌楊世禮開的盤口太高,兩邊并沒談妥。
打那之后河房水關之變,加上海邊一戰把楊世禮的根基打掉大半,現在已經等若是被打成了瘸子,劉澤清當然不可能再下重本,估計最多給楊世禮一個守備也就差不多了。
沒有實力又有財路,楊世禮要是不識趣的話,估計劉澤清的下一個選項就是弄死他了。
兩邊一旦談妥,劉澤清估計就有可能對云梯關這邊動手了。
這一次的募兵,起因就是云梯關這里看著順風順水,但實際情形還是頗為危急。
最少在王三益等人看來是相當的危急。
客兵勢大,好幾萬山東兵一至淮安就反客為主,原本的衛所兵和少量的城守營兵根本毫無用處,淮安和諸縣瞬間易主,劉澤清已經儼然就是藩鎮,誰能制他,誰敢制他?
若劉澤清對云梯關這里動手,各人都感覺可以收拾細軟跑路了。
要說抵抗意志,其實就看有沒有主心骨撐著。
若是沒有主心骨,一千客兵過來就能把云梯關這里搞定。
若是有主心骨在……王三益和李國鼎等人私下計較,若是募集三四千人,以閔元啟的練兵才能和各人保護自家親人不受荼毒的心理,扛個萬把客兵還是有可能的。
劉澤清又不可能把部力量用在云梯關這偏僻之所,既沒有大量的財富,又不是名城富邑,也沒有戰略意義,若有幾千人足可保護地方,若閔元啟有向上之意,以他的財富,最少也是萬人起步了。
“兵貴精而不貴多……”閔元啟的答復卻是和王三益父子等人所想的不同,相當的簡捷明了。
確實,以眼下的客兵標準,一年四十萬白銀足夠養三萬兵,不足之處就是糧食有些缺口,但也可以通過屯田和征糧等手段來解決。
若是有三萬實額兵馬,不吃空額,以南明的藩鎮標準,閔元啟資格是夠了。
缺點是還差點軍功資歷,比如資歷最差的劉澤清也是出身山東鎮的正經營兵將領,在軍中也熬了十幾年了,起家是在登州之亂時,劉澤清攀附住了一條粗大腿,且扎扎實實立下了不小的軍功,這才從軍中熬資歷熬了出來。
閔元啟就是吃虧在資歷太淺,不然的話練出萬把兵,總兵一職定然到手,以南明濫封侯伯的勁頭,沒準侯伯爵位都能到手了。
這條路,閔元啟卻是沒有興趣。
和南明軍閥一樣爛,就算得了侯伯之位又如何?
是準備第一時間降清,還是一路南逃跑到浙江,浙江的幾個總兵跨了,再往福建跑?鄭芝龍降了,再往廣西跑?然后再跑廣東,云貴?
還是算了。
就在云梯關這里安心守著,繼續自己下一步的計劃比較安心……
“有三千五百人,就是兩個完備的千總部,指揮體系,騎兵,都夠了?!遍h元啟沉聲道:“兵要精才管用,別的地方是二十萬本色加二十萬折色就能養三四萬兵,我這里,這些錢糧只夠養三四千兵?!?
王三益點頭道:“元啟這是將麾下將士,部當成家丁來養了?!?
閔元啟笑道:“王叔所見不差,就是這個道理?!?
閔元啟感覺這個時代的人和自己差的是歷史的經驗和總結,還有這個利器帶來的先知先覺。其實在這個時代的翹楚人物,最頂尖的精英,在情報的分析和歸納之后,總結出來的結果未必比自己所知道的差上多少。
比如此時遠在遼東的洪承疇,這個崇禎時代文官大吏中僅剩的精英人物,有著超出同時代絕大多數人的遠見卓識,手腕能力見識都是超一流,可惜就是骨頭太軟,太過惜命,已經為敵所用了。
就是眼前這些普通人,閔元啟的打算都不需要說太透徹,只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