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得不說,大明的歷史發展到崇禎末年時,士大夫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下,自由的發表輿論看法,自由結社結黨,彼此意氣相投就是同黨,非我同黨就是其心必異,為了黨爭哪怕敗壞國事也是在所不惜。
在這樣的前提下,叫這么一群偏執又自大的君子放棄對福王的成見,一心一意擁立福王并且為這位大明親王效忠,這也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史可法對身邊這幾位也是無可奈何。
眼前這幾個,不管哪一個資歷都只在史可法之上,象是姜曰廣,他是萬歷四十七年進士,當時一群東林老前輩都還在朝呢。
高弘圖的資歷便是更老了,萬歷三十八年進士,當年便是趙、南星等東林前輩麾下的干將了。
只有呂大器資歷和史可法一樣,兩人也是同年,俱是崇禎元年的進士。
十七年間兩人從普通進士位至兵部尚書和總督,皇帝的欣賞只是次要原因,最要緊的還是本黨之內前輩們的提拔和照顧。
象史可法能為南京兵部尚書肯定是崇禎皇帝的賞識,但其開始能嶄露頭角并且被皇帝重視,還不是東林黨人的宣傳,還有其左光斗弟子的身份?
身在黨中,想搞平衡或自行其事,那便太難了。
史可法面色異常難看,同黨中人如此,他對未來的局面便是從內心深處更加悲觀,也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
戰船逐漸駛近,港口和碼頭處到處都是一片死寂。
并無歡呼聲,也沒有人提前對船隊致意,只有江水的嘩嘩聲響。
這原本在歷史上應該相當著名的一幕,由于雙方都算是刻意低調,事情在很短時間內就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