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在鳳陽巡撫任上也做的相當不錯,最少是沒有出什么大錯,這也是崇禎皇帝挑中史可法看守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史可法的缺陷就是在地方任職時間不長,未經歷真正的生死決擇,沒有在戰火中錘煉過。
這個經歷不要說和盧象升和洪承疇,孫傳庭幾人比,就是比起眼前這幾位同黨之人也是相差的遠了。
“其實仆已經修書給左帥。”高弘圖沉著臉道:“有左帥的數十萬大軍在,江北這幾個哪一個敢擅動?”
左良玉在此時還是威名赫赫,沒有被戳破紙老虎的真面目。
其在長江中游駐節,雖然屢敗于李自成和張獻忠,但由于擅長逃跑,其還是保留著相當的實力,部下之中也有類似金聲恒這樣的悍將。
最要緊的就是湖廣是產糧地,也是人口稠密之所,雖然和張獻忠李自成先后在湖廣打拉鋸戰,湖廣地方被破壞的程度卻并不嚴重。
可能是張獻忠在谷城呆了幾年,后來和李自成一樣都想把湖廣納入囊中,所以才沒有大肆破壞吧。
有湖廣這樣的寶地,左良玉的實力恢復的很快,現在號稱有五十萬大軍,其實際的兵力也應該超過了二十萬人。
外人不曉得左良玉部多半是新兵和強拉的壯丁,戰斗力并不算強,而且其練兵統馭能力相對較弱,估計也就是和劉良佐劉澤清差不多的水準,還不如高杰和黃得功。
黃得功和周遇吉原本就是京營悍將,放出京營后打了多次惡仗,經驗豐富,麾下精銳兵馬較多,兵馬人數雖不及左良玉,但實際的實力并不在左部之下。
對這一點,眼前這幾個擅長文官內斗,視武將為仆,只會記得左良玉名聲更響亮,兵馬更多的文官們如何能理解呢?
“道鄰總是顧全大局。”呂大器頗為無奈的道:“能不起內哄還是不起的好,只是奇怪,馬瑤草怎么會知道道鄰可不可立的話,又是如何得到書信的?”
“信是學生給馬瑤草的。”半響沒說話的姜曰廣冷冷一笑,說道:“原本是要借此事離間馬瑤草和史道鄰,使道鄰能痛下決心,一舉殲除福王身邊的小人。現在看來,這事真的是要弄巧成拙了。”
“唉,怎出如此拙計!”
“這一下真的是要壞大事了!”
面對同黨的指責,姜曰廣也是不以為意,只是沉聲道:“沒有這事,馬瑤草依仗著擁立之功,不圖內閣之位?此人非我東林同志,遲早決裂,無非早晚而已。老實說,學生不擔心別的,就擔心馬瑤草入閣后,道鄰會以大局為重,與其虛與委蛇。大明落到眼下的這局面,便是因為奸邪太多,正義不揚。今后我同志絕不可再與此輩妥協,定要與之相爭到底,再現天啟初年正道盈朝的局面,則大事仍當有可為!”
這算是東林黨在明朝覆滅之初的一種想法,雖然未必是姜曰廣親口所言,但大抵是代表了南京東林黨人和復社同道的態度。
在他們看來,崇禎朝的一切失誤和失敗,一則是皇帝過于乾綱獨斷,二來就是有周延儒,溫體仁等小人之流當朝。
若舉朝都是東林同道,大明的大局何至于崩壞至此?
從馬士英違抗東林意志,與四鎮一起擁立福王的那天起,決裂就不可避免了。
馬士英本人倒是想與東林和衷共濟,爭權之后共同對抗流賊和東虜,但東林不可能同意,也絕不可能放過他。
其后阮大鉞之事,南來太子之案,無非就是東林黨的這種情緒和做法的延伸和發酵。
在內閣中對史可法的排擠,姜,高等人對馬士英的排擠和對抗,還有很多情緒化的決斷,由來原因皆是出于這種考量和決心。
這是一個黨派的意志和決斷,也是大趨勢所然。
在江南浙江湖廣,東林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