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以來,閔元啟的關注點就在練兵和積攢內力上,暫時來說,他完全沒有趁勢進取之意。
眼前大河之水奔騰向前,四周到處是滿臉喜色的人群,忙忙碌碌,象是一群群的工蜂工蟻。
外人是瞧不大出來,若是閔元忠和閔元金幾個在,可以看的出來,站在河岸邊碼頭處的閔元啟,其實是滿腹心事,和四周開心的人群,截然不同。
閔元啟確實有些心事,但和眼前的諸事無關。
農事交給了李國鼎,其余各個百戶,特別是河北的幾個百戶,民力也算是動用起來了。
在此之前,因為隔著條河,第三百戶這里的出息變化好象是和北邊那幾個百戶沒有關系一樣。
李國鼎決定按閔元啟的交代清洗田畝,開發水利之后,動用的人力和物力陡然之間增長到千人以上,不光是壯丁,健壯的婦人和中老年的男子都動員了不少。
向來河工就是地方上的大工,一般都要官府牽頭才開辦的起來,而且工人就算徭役,由官府征發過來,免費服勞役。
名義上可能就一個月,算來回來時間和耽擱拖延的時間,一般最少都得兩三個月。
在河工上住窩棚,吃不飽睡不暖,被征發河工徭役自是令人畏之如虎。
云梯關這里自是不可能征發免費徭役,還是按閔元啟剛開始練旗軍的思路,又用了諸聞的辦法,每日發糧,憑每天完成的工作量領簽,然后憑簽領糧。
做的多,領的多,合理公平,幾天時間過去,人人均能領到糧之后,各處的工程都是鋪排開來,閔元啟看了幾次,感覺李國鼎現在的思路就是以引水泡田為主。
動員的這么多壯丁人力,多半是用來疏浚原本的溝渠,然后陳德和李家兄弟等人,還有附近幾十里內的木匠都被李國鼎抓了差,過百個木匠就在河邊造大水車,除了引水外,大量的水車也可以利用起來,泡田之后的日常引水,保障田畝用水,這些水車也是都用的著。
如果一個人充當運軍在去年去到京師,耽擱了幾個月回來,此時此刻到了云梯關,怕是只有滿滿的詫異和驚奇。
變化委實太大,所城里的人都快空了,原本云梯關所的百戶旗軍,如果不當運軍又不是農忙之時,要么在所城里攬工找活,要么就是去附近的幾個大集鎮,或是南下去鹽城,又或是去淮安府城,灌南,海州,安東,這些都是可選之處,距離一般是不超過二百里,幾天功夫可以趕個來回就有人扛著扁擔上路。
到了暮春之時,人們忙著準備收割小麥或其它要成熟的作物,出門攬活的變少,多半的人都擠在千戶所城里。
方圓不到三里的所城偏狹的很,到處是污水橫流,到處堆滿了垃圾。
就算是這年頭的縣城也沒有統一的衛生管理部門,古人的城市絕沒有后人想象中的那般清新美好。
往常時節,所城里蹲滿著無所事事的旗軍,到處都是蕭瑟衰敗景像,這才是一個普通的衛所所城該有的模樣。
今年的所城臟亂依舊,但城中幾乎一掃而空,除了少量的婦人和老人孩子,大半的壯年男子都是不見蹤跡,待沿著所城向東行走不遠,便可以見到大量的在河邊打造水車的木匠們,兩側的田畝和夾渠之旁站滿了拿著工具的男男女女。
到處都是工地和做著活計的人們,春荒時原本是人們最難過的時候,在此時此刻,云梯關所的各處地方都是一片繁榮熱鬧的情形,和人們印象中的春荒凋零景像是完全的不同。
一切變化都發生的極快,身處其中的人還感受不深,若是隔了幾個月才回來的人,怕是快認不出云梯關所,得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
……
閔元啟隔幾天會到河邊兩岸走一走,見一見人,說幾句勉勵的話語,然后在發糧時站在吏員們一邊,看著各百戶的人拿著簽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