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功等人覬覦揚州的心思。
此時四鎮差不多陸續成型,興平伯高杰駐徐州,東平伯劉澤清駐淮安,廣昌伯劉良佐駐壽州,鳳陽。寧南侯黃得功駐滁州,拱衛南京。
四鎮每年耗餉六十萬兩,本色糧六十萬石,南明的財力并不寬裕,也是將收入的七成以上,用來供養四鎮兵馬。
如果從地圖上看,劉澤清和高杰,劉良佐三鎮的北邊就是河南和山東,若闖軍南下,這三鎮是直面順軍的南下兵馬。
三鎮之地,州府十幾個,連縣治是四十多個州縣。
人口過千萬,州縣數十,將士數十萬,堪稱是兵強馬壯。
若在崇禎十四年之前,斷不允許這些武將裂土臨民,但到了南明之初,為了使武將賣力出戰,其實等于是裂土分疆。
南明君臣用心也是不謂不良苦,可惜栽培出來的這四鎮將領,不要說和南宋中興四將和大唐節度或漢之郡太守的英才相比了,就算是和他們的前輩,比如賀世賢,尤世威,曹變蛟等諸多大明將領,他們在能力和節操上也是遠遠不及。
萬歷,天啟,崇禎早期的武將,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毛病,但總體來說俱是將門出身,世代拱衛大邊疆土,他們有替國效力的情懷節操,不惜為此而喪命。能力不足,忠誠卻是不用懷疑。
甚至也算是祖大壽這樣的叛將降清者,其雖是為了寧遠的家族基業,在節操上是不能和滿桂,趙率教等人相比,但其內心深處也是不愿叛明降清,大凌河城被迫先降,事后又設法逃回大明,其雖然是遼西將門之首,可謂無恥無節操無下限之人,但對大明這般故土邦國,仍有那么一點忠誠之心。
祖家雖降,卻始終未在清朝占有一席之地,清廷用人,關外首先降順的為第一等,比如佟家這樣的號稱女真的明朝降將,在清朝建立后權勢不下于滿洲舊臣,甚至有佟半朝之稱。
再下一等的是其掩有全遼東時的降將和包衣,不一定位高權重,但很多納入八旗之內,甚至以漢軍抬至滿洲八旗。
曹雪芹的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再下等是入關之前投降的三順王,吳三桂等。
再下等的便是姜驤,唐通等北方降將。
再下等的便是劉澤清和劉良佐等南明降將了。
北方和南方降將,政治地位低,很難升遷,甚至被防范使用,少數的還被清算。留下來的也是壓制使用,其部也構成了后來清季幾十萬綠營兵的基礎。
劉澤清等人的降清,可以說既對大明沒有絲毫認同和忠誠,對自己的前途也沒有絲毫的好處,簡直就是愚不可及。
不過此時的劉澤清沒有絲毫對自家前途或是大明國運的擔心,他已經得償所愿,從其下馬時的儀態就能看的出來,志得意滿,驕狂之至,跋扈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