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少有捷才,又在秦淮河這樣的名士成名之所混過,被名妓贈詩曰,下馬學者,上馬將軍。
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書香世家子,著詩無數(shù),著兵書無數(shù)。
在青年時就曾在楊鎬幕府中為贊畫,后來隨孫承宗在崇禎二年危難之時飛赴京師勤王,被賜給副總兵一職。
一般的武將想干到副總兵已經(jīng)是千難萬難,副將之職也是二品或三品,算得品級不低。
但茅元儀任武職之后就飽受士林非議,遭遇白眼之多超過了前半生。
在江浙士紳名士生員們眼里,武職低賤,哪怕茅元儀還只是個文職贊畫,或是直接就是個白身,憑他的家世和才學名聲,當一個名士是綽綽有余。在江浙地方,名士上門哪有官紳之家不竭力招待奉承的道理?茅元儀若是白身,從南京吃到杭州都絕無問題,不知道多少世家搶著奉迎他。
一旦憂國憂民當了副將,卻是被眾人白眼相加,根本無人愿意理會與他,更不要說結(jié)交奉迎了。
茅元儀在崇禎十二年死于憂憤,大明少一兵家人才,在江南士紳的嘴里,不過就是可惜二字,這可惜就是可惜損失了一個棟梁,而是可惜茅元儀醉心功名,居然以官紳世家子弟的身份去做那武職官。
茅元儀尚且如此,更不要說閔元啟這樣徹底的將門出身的小小游擊了。
江浙官紳世家,有的是從唐時就傳承下來,宋人相傳的家族也很不少。頗多世家是在南宋時就已經(jīng)當了官,傳下十幾二十代,還是舉人,進士,仍然是金字招牌,不折不扣的書香官紳世家……
江南的官紳富商階層說單是哪一家,勢力是沒有多強,也沒有什么真的能操控朝政的大世家。
就說松江的徐家,徐階已經(jīng)位至首輔,家勢是沒得說了,又有占田二十多萬畝,富也是沒得說了。
一樣被地方官員弄到家產(chǎn)敗的差不多,徐閣老晚年相當凄慘,坐視子侄家人被充軍流放,家產(chǎn)被抄沒大半。
但這些官紳富商階層是抱團的,真正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萬歷派的稅監(jiān)是替他自己撈錢,和后人附會的萬歷到民間征稅充實國庫是風馬牛不相及。這位皇帝是商家后人,天生的貪婪吝嗇小氣,就算遼東之事已經(jīng)火燒眉毛了,他還是勒著內(nèi)庫銀子不松手,四處派的稅監(jiān)稅監(jiān)弄到地方烏煙瘴氣,死人無數(shù),多少良善人家被逼到傾家蕩產(chǎn),這不是能用什么征稅和抗稅來和稀泥的,錯就是錯,對就是對……
江南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別處都是在皇權(quán)下匍匐著隱忍著,江南官紳卻能暗中勾手,用罷、市等諸多辦法來抗議,甚至矛盾激烈之時,世家們暗中找到打手,直接將皇帝派下來的稅監(jiān)給活活打死。
這就是蔑視皇權(quán),但有人抵命,就算是萬歷皇帝也是無可奈何。
萬歷給自己撈錢是錯,但江南士紳聯(lián)手抗稅,國家風雨飄搖他們還是善財難舍,也是大錯特錯。
明末之時就沒有哪件事是對的,朝廷的控制力極弱,江南富裕西北中原貧苦,但加稅征稅是在西北中原為主,江南反而收不上錢。
天災不斷,卻只能收上地稅,商稅在崇禎年間因為朝廷控制力更弱了,反而連年下降。
閔元啟想在江南那邊裝大,怕是毫無可能。
這些人要在清初三大案中被殺了人頭滾滾,韃清在江南用三大案殺了過萬江南士紳,江南世家?guī)缀醣灰粧叨眨巳怏w消滅,又有明史案等大案的文字獄來鉗制人們的思想,杜絕不滿的聲音。
兩種手段相加,江南士紳從此雌伏,不復在大明的囂張氣焰。
所以說有的人真是下賤,好言好語不聽,反惡行惡狀,揮刀殺個血流成河,反是成了滿口忠君事上的忠良臣子……
“大戰(zhàn)將起,不過海船的事也不可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