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的精鐵購買,造板甲的事,只能容后再議。
被閔元啟否決,沈永也不沮喪,只是頗為遺憾的道“可惜大人想的遲了,若是早些想到,這一次山東客兵過來,咱們最少能多出幾百領鎖甲來!”
這種沖床技術并不復雜,按沈永等人的本事,幾天功夫就摸清楚了,十幾二十天功夫就夠仿造出好多臺。
沖床足夠,模具更好制,精鐵更是現成的,好歹已經陸續買了好幾個月的精鐵儲存著。
閔元啟買戰略物資,就是考慮到好不好,會不會用的上,至于錢財考量是第二步的事情,甚至只要手頭有銀子便是買買買。
不然的話,一個月大幾萬兩的收入,現在為止收入肯定超過二十萬兩,朝廷給一個鎮一年的折色不過是二十萬,這不過是閔元啟幾個月的收入。
這么多銀子是被用的干干凈凈,生鐵,熟鐵,精鐵,蘇鋼,硝磺,戰馬,這些物資的購買向來是重中之重,只要有便是一個買字,根本不考慮其它。
現在精鐵買了怕是有幾萬斤,熟鐵生鐵好幾十萬斤,都是用漕船從江南一帶采買過來,運輸的成本很低。
也是幸虧此時江南也是產鐵地,并且產量很高。
若是要等福建閩鐵,質量雖是高,但購買周期就會拉長很多。
閩鐵在江北江南都有囤貨,但價格高,而且賣地太散,不如直接去江南鐵場大規模購買,便宜實惠的多。
有這么多生鐵和熟鐵加精鐵,加上購買渠道未斷就是會一直買,估計往下去的制甲會相當容易,最少全員裝備鎖甲應該是相對容易的多。
然后再給騎兵,刀牌手和前排長槍手裝配板甲,一層板甲一層鎖甲,在這個時代就是標準的重騎兵和重步兵了。
想想那場面,閔元啟就是忍不住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