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元直出門之后已經小股的騎兵在等著,這十余騎都是早早就跟隨的老人,全部是有武官身份,最低職份也是隊官身份,甚至很多隊官加的衛所武官也是百戶官了。
若是換了半年之前,有了官職在身的騎兵定然是全部烏紗在頭,穿常服官袍,腰間佩帶表明身份的銅牌,將姓名和官職都刻于牌上。
縱是武官不值錢,官畢竟是官,好歹進了城不被人當成尋常鄉下人來欺負。
現在卻是沒有人將這些加職當一回事,眾人都是在胸口繡著姓名,身狀,職位。
這其實是方便平時識別身份,在戰場上辨認受傷甚至戰死之人,易于收尸和通知家人。
軍銜制閔元啟也是提出來了,但暫且還沒有實行。
主要還是工匠們一個個忙活的不可開交,軍銜制雖然要緊,但畢竟不如鑄炮造銃和打造鎧甲更加重要。
閔元啟是打算用簡單易識別的軍銜制度,就令鐵匠打造鐵片。
光滑的鐵片就是旗軍,刻一條杠便是伍長,兩條杠便是隊官,三條杠便是旗隊長級別。
然后刻個圓鐵豆就是百總級,兩顆便是司級,三顆便是千總級。
至于營級,現在反正就閔元啟一人,若要任命營官,到時候可以考慮用銀牌銀豆。
閔元直眼前的這些騎兵,都是二十來歲身強體壯,但如果和真正的壯漢在一起又顯得有些瘦削的利落漢子。
騎兵不能太重,這也是選拔時的一個標準。
并不是說體壯身重就不能當騎兵,北虜那羅圈腿,矮壯身形,如果是北虜中條件較好的是從小吃牛羊肉喝馬奶羊奶長大,壯實的如同肉山一樣,但其騎馬一樣利落,一樣能在馬上長途奔行,只是北虜消耗得起馬匹,再矮壯的漢子也是從小在馬背上長大,不影響騎術。
云梯關這里戰馬太寶貴了,騎兵只能是挑選最為合適的人選。
眾人簇擁著閔元直一徑向前,所城中不少人都聽到動靜,從家中奔出看著這一隊出城的騎兵,很多人俱是目光凝重。
待到南門之時,很多在城墻上忙碌的人們都暫時停了手中的活計,呆呆的看著這些出城的騎兵們。
在城外,也有三十多騎已經等候著,他們是從軍營中趕赴過來,在千戶所城與閔元直會合。
部下云集,雖只五十騎,卻是給人聲勢浩大的感覺,五十余騎兵和五十多步兵是完全兩種感覺。
戰馬嘶鳴,奮蹄,人和馬在原地打轉,長槍和佩刀懸于馬腹一側,人皆束甲,整個城門附近銀光燦然,騎士奮騎于馬上,給人的壓迫和沖擊感就是相當強烈。
這就是騎兵,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王者。
一匹受驚的烈馬在城中奔行,足以擾亂小半個城池,不知道要撞翻多少人,甚至造成嚴重的死傷才會被攔住。
數十騎當面沖擊,哪怕是鐵打的漢子擁有最堅韌的神經,在馬匹奔馳而來之時,也會駭然色變,感覺無可抵御。
以步兵對騎兵,就是天然的劣勢,明軍與八旗對陣時,結車陣,以火器應敵,少量騎兵是精銳待機而動。
兩軍接觸,明軍萬銃齊發,打放小型火炮,以此阻八旗兵沖陣。
敵騎乃以兩翼繞擊,時近時遠,時沖時退,以此消耗明軍彈藥。
待明軍打放火銃多輪,消耗了子藥,陣列混亂時,八旗騎兵迫近,以弓箭漫射再使明軍混亂。
一般的明軍至此已經嚇的魂飛魄散,在多股騎兵的威脅下,步兵的恐慌感會加倍,若有良好的組織和訓練還能抵抗一二,但以明軍的編制混亂和缺乏訓練,士氣低迷,裝備稀爛,一般在八旗放箭時就崩潰了。
能和八旗步陣交戰數回合,甚至反向沖擊的明軍,就屬于九邊精銳中的精銳,能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