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之前最高效的紡織方式,閔元啟在此之前的實力太弱,沒有敢于過度擴張,現在是不必太擔心了。
在灌河一帶成立水力紡織工坊,大量收購棉花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山東和江南都距離淮安這邊很近,這兩處都是出棉花的地方,購買原材料應該不太困難。
水力紡織高效低價,可以用出產的成品搶占市場獲得利潤,應該是用人較多,而且收益較大的生意門路。
閔元啟就是在猶豫,明年清軍南下之時勢必會帶來河南山東的戰事和混亂,北方市場的混亂還有自己面臨的戰爭壓力。
云梯關這里是地處偏僻,但并不代表清軍就不會攻擊這一片地方,特別是有大量大明衛所軍駐扎之所。
閔元啟已經打算認真經營這一片基業,保住江北這一片地盤。
等剃發令下,整個大局混亂之時,自己可以有更大的機會。
他現在猶豫的就是是不是會擴張過快,甚至在獲得收益前連成本也收不回來。
不過閔元啟很快就收回思緒,將目光更多的放在戰場和旗軍將士們身上。
閔元忠和閔元金等人開始帶著人手將傷兵、運送下戰場。
對戰死旗軍的撫恤,還有旗軍傷兵的救治向來是閔元啟極為看重之事。
正因如此,這支沒有經歷過多少戰事的旗軍才始終保持著相對高的士氣。
不光是保衛自己的家園和親人,也是因為有受傷后有人照料,戰死后有優厚撫恤的底氣。
否則人性都是自私的,保護家人可以選擇逃亡,不一定要在這里打生打死。
最少有過百個擔架先把重傷的旗軍搬抬下去,事先從各處雇來的傷科醫生會在第一時間替他們清創,止血,包扎。
但在這個時代的傷科水準,沒有抗生素和相關器械,甚至消毒水準也很低劣的時代,就算得到了最精心的照料,能不能活下來更多的還是看各人的身體素質,能扛的過去便扛的過去,扛不過去就只能死了。
很殘酷,也是沒有辦法。
閔元啟已經盡可能的幫助自己的部下,包括最好的傷科醫生和骨科,中醫在這個時代也分為小兒科,骨科,婦科,傷科等若干科,其中骨科其實是最好的,中醫的正骨技術在幾百年后都還有一席之地。
在戰場上斷骨的將士不少,這些將士被擔架搬抬下陣地,在事先準備好的房舍中進行正骨捆縛治療。
輕傷的將士彼此攙扶著,他們多半是箭傷或斫傷劃傷,入肉不深,創口較淺,但仍是需要清創包扎,同時也有一定的得破傷風的風險,只是致死率相對較低。
也有幾十個擔架上已經蒙上了白布,這是已經確定戰死了的將士。
在人群的歡呼聲中,閔元啟走向放著戰死將士的擔架處,默行軍禮向這些將士默哀致意。
歡騰的戰場短暫的平靜下來,不少武官也是和閔元啟學習,向戰死將士行禮致意。
好在戰死和重傷的將士并不算多,加起來可能也不超過二百人。
對萬人以上規模的大戰來說,這個結果相當令人振奮,不少武官和旗軍都在興奮的討論,此役過后怕是沒有什么人再敢來打云梯關這里的主意。
現在的局面不光是能守住舊有的地盤,還能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擴張。
收田租地賦,還有設立稅卡都是可行,甚至能自行派駐官吏管理地方。
這些事都是閔元啟的打算,在戰前為了提振士氣都是向將士們透露過。打贏這一仗之后,不光是穩守地盤,還能大幅度的擴張出去。
地盤夠大,守備營兵擴充,每個人都能夠獲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哪怕傷感于袍澤戰友的戰死或重傷,最少在此時此刻,人心仍然是興奮為多。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反應,沒必要苛責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