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對劉澤清部這一仗打完,主客地位立刻倒轉,現在不是閔元啟需要周亮工,而是周亮工這個淮揚道需要閔元啟了。
“我現在去見朱萬春。”周亮敏眼中發亮,沉聲道“他要總兵官,督師多半給,如果能替大兄要一個鳳陽巡撫,不知道督師大人會不會同意。”
“鳳陽巡撫現在不過是個空頭巡撫了。”周亮工搖頭道“得或不得,都不甚要緊了。”
“名位之爭,能進則進,絕不能等。”周亮敏抓起桌上竹編的大帽,笑著道“大兄在這里等好消息就是。”
“不可勉強。”周亮工道“莫因為這點事壞了兩家交情。”
“這個弟自然省得。”
周亮敏沒有耽擱,戴上大帽便是出了門,天黑之后揚州繁榮依舊,城中住著百家以上的鹽商,都是身家巨萬的豪商,他們不僅在城中依筑豪宅,還在沿江地方修筑了大量的園林建筑。
城中也有大量的酒樓妓家,用來供這些大大小小的鹽商們在這里銷金買醉。
哪怕是崇禎已經被逼上吊,天下板蕩,但現在的揚州還是紙醉金迷,十幾年的戰亂,不管是八旗辮子兵還是流寇都未曾將兵鋒染指此處,是以揚州和江南一樣,文風昌盛,地方富裕,人心浮華,對北方的戰亂的殘酷之處并沒有太多感同身受,甚至高高掛起,視若無睹。
當史可法戰死,清軍因為要震懾南京和江南各城,放縱八旗兵和明軍降兵在城中大肆屠殺,揚州城十室九空,此后多年之后才緩慢恢復元氣。
最少在此時此刻,城中的人怕是沒有想到,明年此時,這座城市將會成為鬼城。
周亮敏急匆匆趕赴朱萬春的住所,趕到之時才看到諸多鹽商坐轎或坐車前來拜會,自己已經是來的有些偏遲。
好在朱萬春知道他的身份,先丟下鹽商不管,前來與周亮敏見面。
“此后學生也打算去云梯關呆一陣子。”周亮敏滿面春風的道“還要請朱兄多多幫襯啊。”
朱萬春知道對方意思,心中隱隱也是有些得意。
父親朱任重和弟弟朱萬和都不太贊同自己留在云梯關,畢竟閔元啟在此前連個百戶也不是,朱家世代豪商,族中子弟出外為官的并不在少數。
就算朱萬春自己也有監生身份,如果朱萬春自己愿意,幾年前朱家就能出一筆錢捐給朝廷,朱萬春就可以至吏部挑選官職上任了。
大明沒有大開捐納之門,只有少量蔭監生和貢生,納粟為官的渠道并不通暢,武官出錢糧納級相對常見,但也受到種種限制。
象清朝那樣大開捐納之門,只要給錢就能為官,甚至能實職上任,一路捐到紅頂子的局面,大明是瞠乎其后,相差甚遠。
朱萬春沒有大挑為官,只是感覺雜途出身為官沒有太多意義,朱家不差當官的族人,也不差銀錢,用不著當官去撈錢。若不能中進士為正途官,成為最少三四品的紅袍大員,對家族的幫助也并不算大。
就算如此,在朱萬春和閔元啟合作之初,雙方的地位也是相差極遠。
周亮敏當初至云梯關時也是如此,周家也是開封望族,周家兄弟受教于海內名儒張名表,兄弟二人一進士一舉人,族人中也有很多舉人和秀才。
這樣的望族在地方為官,拉攏衛所武官已經是折節下交,就算閔元啟也是武官世家,且手中有千級斬首的功勛,兩者還是有較大的地位差距。
一切的改變就是在于閔元啟在這一次對劉澤清部的戰事中,真正的證明了自己。
能力抗經制之師的萬余官兵,而且是南明第一流鎮將的萬余大軍,這一戰之后,估計閔元啟將不在是淮上一隅之地的鎮將,而會名聞天下。
最少在南京至荊襄和鳳陽,滁州這一線,南明構筑的防線之上,那些文官和大大小小的總兵官,不管是不屑,懷疑,或是震驚,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