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敏沉吟著道:“以朱兄家族掌握的出鹽商道,再拉攏一些巨商合力,出鹽商道當不是難事。但若是大規模的改煎為曬,那是徐玄扈老大人都未曾辦好的事情,特別是現在,北方強敵在前,咱們自己地方不宜動作太大。如果弄出大規模的民變和流民,怕是朝廷會極為不悅……雖然閔大人展現了實力,但畢竟還是新冒起的將領,朝廷未必會如對四鎮那般百般容忍啊。”
徐光啟當初就是打算改煎為曬,但在福建能行之事,在淮揚這樣的大明最重要的食鹽出產地卻是遇到了困難。
一則是世家大戶把鹽引和鹽窩灶戶早就瓜分干凈,甚至用來煎鹽用的林地,草場,蘆葦灘都各有其主,普通人想隨意撿根木棍都是困難之事。
在后世枯枝落葉根本無人當一回事,那些麥秸稻桿之所以會被禁止集中焚燒,是因為大面積的大密度的焚燒會在短期內引起大規模的空氣污染,是以被禁。
但在大明之時,綠水是常見,畢竟完全沒有工業,糞肥之類除了京師那樣的大城市外,在農村都是寶物,收撿肥田,根本不可能象京師那樣滿街都是糞水橫流。
綠水易得,清山可是難尋,不要說此時的陜西關中山西的山峰早就成禿山,就算是江北江南地方,山林也是日漸稀疏。
長期的人居采伐導致的結果便是如此,人們不光是燒飯燒水,還有取暖,燒窯,煎鹽,所有一切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活,當然也就是離不開木材。
少數的地方是用煤,但此時運輸不便,基本上缺煤的地方只能用稻草秸稈和木材。
比如這個時代的晉鐵多半用煤,雜質較多。
而南方的閩鐵就更加精煉上乘,因為閔地鐵場雖多,但煉鐵則全部用木炭,相比煤塊,木炭帶來的雜質就要少的多了。
閩地多山多木,就算如此,因為煉鐵業和造船業的發達,到明末時,福建已經找不到幾顆能夠造船的大木頭了。
改煎為曬原本是大好事,可以節省大量勞動力,可以減少環境污染,也使灶戶不再缺乏木料秸稈等煎鹽的必須物。
但徐光啟少料想了一點,便是壟斷這些產業鏈的人多半身家豐厚,并且掌握著話語權。
在他們的反對之下,以曬鹽之后會使大量灶戶失業為理由,將徐光啟的計劃直接給攪黃了。
周亮敏此時的顧慮正因如此,若大規模改煎為曬,怕是會使大量灶戶失業,造成地方不穩。
而閔元啟的身份地位還是不能和四鎮相比,朝廷會隱忍劉澤清,可未必會忍閔元啟。
“在下來此之前,”朱萬春沉聲道:“閔大人就有全盤的考慮,灶戶之事也未必沒有解決之法。大量的灶戶可以轉為工人,擇其精壯者從軍,再挑一部份開荒種地,還有各種雜工可以安插人手。況且規模也不會太大,估計影響者最多萬余丁,這部份丁口,很容易就能吸納下來,不必太過擔心。”
“既然閔大人有通盤考慮,那還是我多慮了。”
“不然。”朱萬春笑道:“周兄考慮事情周詳,而且確為我云梯關慮事,怎么能說是多慮?此后云梯關事多且繁,閔大人當然還是專心于軍務,地方政務曲劃,經濟之道,募集物色能經世致用的人才,我覺得這一類事,我等理應替大人分勞。”
朱萬春知道現在云梯關有各司,各司都有若干主事之人。
他卻隱隱感覺,閔元啟身邊的事務人手雖然不少,但真正的政務和商務人才還是嚴重缺乏。
朱萬春不僅打算自己留下,還打算把朱萬和等族人也引入一批。
但人數不能太多,朱家是世代豪商,教養自己子弟自有一套辦法。
精明干練加上讀過書,從政或是行商都自有章程辦法。
朱家子弟到云梯關必受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