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發抵達的這處地方,街道南邊的建筑也是頗為古怪。
和大明那些磚瓦建筑的中式建筑群完全不同,也不是那些大明的商號店鋪的樓居模樣。
高高聳立的尖塔,截面平順的墻壁,高高開出的門戶,一切都是與尋常建筑截然不同的樣子。
梁世發已經打聽過,這里便是基督南堂,也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最大基地所在。
在若干年前,耶蘇會在大明傳教是以南至北,很多傳教士開始時是在澳門落腳,然后至兩廣,湖廣,南京一帶,最終陸續北上。
當他們發覺大明是大一統的帝國之后,毫無猶豫的便是和大明的高層合作。
先是影響官紳士大夫們,然后就是影響皇室,只是天主教在中國顯然沒有對那些土著民族成功,因為那些民族本身的文明極弱,很容易被高端的文明所影響。
在大明也不似清末,清末時華夏自信全無,很多士大夫對本國文明失去了信心。
而且由于洋人勢大,很多普通百姓選擇入教,得到外來洋人的庇護,以此來對抗豪紳和官府。
這就使土洋對抗,加上教民中也是良莠不齊,雙方的成見越來越深,待最后大沖突爆發之后,本土勢力被徹底摧毀,中國后來也迎來了百年間的混亂和戰亂。
在大明中后期,雖然耶蘇會選擇與大明合作,派遣大量精通天文學幾何學的教士進入中國,與高層合作,甚至包括在登萊和孫元化合作鑄造,在澳門的炮廠也賣給了大明不少火炮。
還有相應的鏜床等機器,也是耶蘇會從歐洲運過來,從東南亞再周轉運到大明。
憑借種種努力,幾十年間耶蘇會也算是在大明站穩腳根。
但由于不敬先祖和不準納妾等硬性規矩,使得很多士大夫在入教的門檻前猶豫了,貴族就更加不可能,想叫深宮中的皇帝信教也是癡人說夢。
這使得明時的傳教士對打開局面甚為苦惱,他們取得了一定成就,連徐光啟這樣大明的高層也入教了,但相對他們的努力程度來說,這樣的收獲肯定還是太弱了。
畢竟大明也是一個文明國度,甚至在很多傳教士眼里大明文明比歐洲文明絲毫不弱,甚至不少地方猶在其上。
這些傳教士的判斷成為文獻,其后影響了歐洲二百年時間,在歐洲走出中世紀在大航海時代時,種種壓榨農民和工人的行為相當血腥,資本的積累充滿罪惡,在傳教士的筆下大明又是那么文明和美好,集中的皇權和通暢的行政命令,廣袤的國土和富裕的國民,加上文教倡盛,人們憑著讀書考試來做官,和歐洲資本的血腥積累,王室凌駕一切的情形截然相反。
在那時的歐洲,中國是文明和美好的,很多著名的哲學家對中國不乏溢美之詞。
一切在英國使團抵達中國后戛然而止,蠻夷化,極端的窮困,當街脫褲子打板子,人們撈取使團的剩菜,搶成一團。
這一切都使得歐洲人對中國的幻想破滅,不光是下層的愚昧和窮困,上層的封閉保守和無知也是一樣令歐洲人失望。
原本的擴大貿易的想法被拒絕,和中國更緊密聯絡的想法落空,其后幾十年英國人的做法就是走了另外一條道路,原本可以用合理貿易和彼此對等交流的大門就是被乾隆皇帝給關閉上了。
最少在崇禎末年順治初年這個時期,傳教士們是肯定想象不到其后的情形,他們看到了大明帝國的轟然倒塌,但傳教士們并未離開,相反,他們是希望在這一次的事變之中,尋找到另外的契機。
李自成進城之初,傳教士們就表現出了合作的態度。
在梁世發的眼前,南堂門前斜著一塊大木牌,上面寫著:不準動湯若望!
言詞相當粗鄙,卻是直截了當,令人一望可知其中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