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陽剛睜開眼睛,入目的便是笑兒帶著關切的大眼睛,此時正帶著一些泫然欲泣的意思。
看到李承陽醒了,笑兒再也憋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帶著哭腔開口道“少爺您終于醒來了,以后不要讀書了好不好,您都讀的暈過去了”。
李承陽一臉懵逼,關讀書什么事情,但是看著可憐巴巴望著自己的笑兒,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卻說不出口,什么叫讀的暈過去了,只能微微的笑道“好好好,以后不讀書了,我餓了,你去給我弄點吃的來,最好是熬一點雞湯”。
笑兒聽到李承陽肯定的回答,少爺說他再也不會讀書了,那就不會在暈過去了,松了一口氣,少爺醒了,還要喝雞湯,這可是大事,不能耽誤。趕忙起身,蹬蹬踩著地板去給她的少爺準備吃的。
“記得把門關上”李承陽趕忙說道。
笑兒應了一聲,嘭的把門關好,對著門口的李一歉意的點了點頭,直奔廚房準備給少爺燉個最好吃的雞湯喝。
看著笑兒消失的背影,隨著門被關上,李承陽呼出一口氣,隨即躺在床上,仔細把剛剛的收獲回想了一下。
剛剛自己腦海中多出了一段記憶,此時正在慢慢的理順。
前世的車水馬龍與現在的古色古香緩緩融于一體。
‘我是李承陽,我是現代的李承陽還是大唐的李承陽?’李承陽問自己。
不知道是大唐的李承陽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還是現代的李承陽穿越回大唐。
每一段經歷都是如此的真實,不是那種虛無縹緲的一小段一小段的記憶。
兩段記憶都是完完整整的記憶,甚至從出生到現在的每一秒都是如此真實,不存在絲毫虛偽,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次笑,每一次哭,只要自己想,都會浮現在腦海中。
李承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誰,兩段記憶彼此針鋒相對。時而現代的占據上風,時而是大唐的稍勝一籌。
感受了一下現在的狀態,記憶的交鋒不是水火不容的,仿佛每次碰撞,都有一點記憶在融合,對他沒什么影響,可能就是記憶來的太猛烈,導致暫時的精分?
“理清”了自己倒是是誰這個問題,隨后李承陽開始仔細回想自己這剛剛開始過了十年的記憶。得益于兩段記憶的爭鋒,自己的記憶清晰異常。
大唐李承陽也是個孤兒,兩年前被人收養,被收養之前只是個小乞丐,從開始有記憶的時候,就被一個老婆婆帶著一起討飯,戰亂年間,世道亂的異常,老婦少兒的組合總能博得一些人的同情,大多是那些算不上有錢,但也有點余力幫助他人的讀書人。
他與阿婆相依為命,阿婆沒有名字,她總說“自己有哥哥有弟弟,他們都有名字,家中就自己一個女孩沒有名字,然而有名字的都早早的故去,自己無姓無名的,反而活的比誰都長久”。
李承陽記得,阿婆說這句話時他們正在一所破廟里,阿婆的面容在火光中被丟了一只手臂的菩薩映襯的頗為神圣,臉上的紅韻好像是李承陽從來沒有見過的。
隨后阿婆慈愛的看了李承陽一眼,從袖口中掏出來一個頗為精制的玉佩,遞給李承陽“這是我撿到你的時候,你身上唯一一件值錢的物件,現在還給你,好了,阿婆累了,老咯,不中用咯”。
李承陽記得那個玉佩,他不懂什么是好壞,前世今生加起來都不懂,但是自己的那塊玉佩比自己見過的所有玉佩都好看,玉佩的后面刻著一個“李”字,應該就是自己的姓氏。
阿婆正如她說的,老了,當時自己還小,不知道阿婆臉上的紅潤還有一個挺好聽的名字來形容“回光返照”。
她再也沒醒過來,第二天,李承陽再也沒有叫醒阿婆,旁邊的乞丐都說阿婆死了。
他拿著玉佩請別人幫忙安葬阿婆,身旁的乞丐見了都說自己肯定是某個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