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木匠細細的詢問了一番細節,力求把圖紙完全的復原出來,李承陽也沒嫌麻煩,一一的解釋每一個部件的作用,沒多久,便有木匠把材料帶了過來。
看著帶來的木料,不像是什么好木材,揮手讓人換,必須要用金絲楠木,木匠磨磨蹭蹭的不去,還是吳禮說話了“大人,你這物件不用金絲楠木也可以,工部內完好的金絲楠木價值不菲啊”。
“誰讓你們用完好的木料了?你們平時切下來的下腳料不就成了,用不到多大的木料,必須金絲楠,別的不行,別的賣不上價”把風扇掏出來是要賺錢的,用一堆普通木料上去怎么能顯出格調來,沒有格調的風扇怎么能賣出高價。
吳禮聞言一喜,下腳料做風扇是綽綽有余的,整根的木料值錢,邊邊角角的切下來就隨意的堆在一起,誰愛拿誰拿,扔又舍不得扔,早就堆積在庫里成災了。
趕忙派人取一些過來,幾人連忙動手開工,不得不說,能來到工部任職的匠人們手上確實有兩把刷子,做出來的東西分毫不差,全體沒有用一點外物,完全就憑幾根木材就把風扇給做了出來。
幾個木匠一動手,李承陽就感覺不對,幾個人各自干各自的,沒有絲毫的配合,原本只是想要做出來一臺樣品,結果幾個人完全沒有合作的意思,紛紛施展出自己的獨門絕技,直到天色將暗四個木匠才完成了手里的成品。
看著幾乎完全相同的四臺風扇,李承陽嘴角抽了抽“你們為何不合力做出一臺風扇,那豈不是能快許多?”。
木匠們以為做的時間長了,導致秦王不高興了,哆哆嗦嗦才解釋清楚看起來一樣的風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尺寸方面都有些細小的差異,這還是在三視圖全都細細標識尺寸的原因,不然差距更大,想要幾個人合作那簡直是千難萬難,不是你的尺寸大了,就是另一個人做出來的配件太小。
有點暈,流水線的知識在現代哪怕是個小孩都知道,專注的生產一個配件的效率遠不是一人獨立生產一件成品的效率能比的,完全沒有可比性。
剛剛圍著工部轉了一圈也沒看出來什么問題,主要是每個人都在做不同的活計,鮮少有統一制作一件物品的,所以這個問題還沒有顯得太明顯,現在問題就出現了。
“吳大人,工部沒有統一內部的度量衡嗎?”好奇的問了問。
“哎喲我的王爺唉,工部從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有規定度量衡了,但是匠人們都是憑各自手藝和感覺做活,用那個玩意可是要遭人恥笑手藝不精的,而且每人一年就干三個月,學了回去那度量衡就沒用了,所以也就沒人去用那個玩意”吳禮連連叫苦,東西都有,沒人肯用,不是他這個實際上的工部頭頭能決定的。
原來如此,古代沒有流水線作業的概念,而且工部內差不多每人手里都有些絕活,若是和別人一起合作被別人看了去,豈不是愧對列祖列宗?何況要改變習慣,重新廢力學習的度量衡一旦服完了徭役便再也沒有用處,還不如不去麻煩。
了解完內情,李承陽嘖了嘖嘴“你們按照各個部件接口和尺寸分別作出幾個完全一樣的木板來,以后就按照木板的長度尺寸來制作部件,每個人負責一個部件,最后在把部件組裝在一起,不要跟我說不行,這是我秦王吩咐你們做的”。
風扇以后肯定會大賣特賣,這不是幾個幾十個工匠能完成的,按照現在的速度來看,一個人完成一個成品約是半天多的時間,一個人一天能做三個已經是頂天了的,工部內所有木匠加起來一天也不過二百多個,而需要風扇的人家,單單以長安來算,一家中等人家之中主人、夫人、妾氏、孩子、還有一些管家之類的,怎么說也需要二十臺左右,大戶人家可能十倍于中等人家,就憑現在的產量完全供應不上。
軟手段可能有人已經用了,結果就是工人們不聽,為了保證產量能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