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坑起來多隨意啊,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之前還打算著坑人家的錢,現在錢不要了,全改成要世家的書。
奇技淫巧,各家絕學,來者不拒,世家們不是把工匠們放在了第三階級上嗎,那他們對工匠類的書籍可能就不會那么重視。
要是想要人家家里的不世出的孤本絕本,那可能還真不行。
世家視那些不知道從什么時候傳下來的書為立足之本,輕易旁人連遠遠的看一眼都不行,要是李承陽問他們要那些書,就等于要了他們的性命。
但是這種記載工匠上的東西的書就不會那么珍貴了吧。
世家肯定不知道有些書里可能寥寥數語就足以改變整個世界的格局,仍然把那套詩書傳家的作風繼承下來,并且還打算繼續發揚下去。
誰能想到就可能在世家書樓里,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或者被墊了書角的一本書,一旦出世,就足以改變整個世界了呢。
不是李承陽夸張,鋼在現在的大唐絕對有著無比領先的地位。
如果能大批量的產出鋼來,那么可能只需要幾萬重甲兵,就足以橫推大唐。
這是技術層面上的差異,不是以人數的方式可以解決的。
就像是曾經的漢朝,一漢當五胡的年代,一個全副武裝的漢人可以單打獨斗五個草原上的蠻子。
憑的是什么?漢人的身體天生就不如草原人強壯,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還是將來,這都是改變不了的。
但是為什么當初的漢人能抵擋住足足是自己五倍的敵人呢。
還不就是裝備的問題,當時漢朝,鐵甲鐵兵器已經普遍開來,多數的漢兵都或多或少的有點護甲,每個人標配一把鐵刀。
反觀當時的草原人,他們拿的是什么?
牛羊的骨頭,撿塊石頭磨尖銳了就是兵器,用那東西和鐵刀對著砍,不失敗才怪。
隨后的草原人為什么越來越強?因為他們的鐵器越來越多,當初李承陽在便橋上阻擋頡利的前鋒的時候就被箭雨照顧過。
當時突厥們第一輪射的是箭雨,然后射出來的就都是骨箭了。
突厥沒拿的武器也說不上多好,但也算不上壞,勉勉強強吧。
從唐朝開始,草原人就從弱勢漸漸變成了強勢。
東漢末年的時候,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人打生打死,也不見有什么草原上的蠻子趁亂突襲,那就是一個明證。
而后發生的事件成了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那段歷史實在有些殘酷,李承陽不想再去想了。
總之,發生了那段事情后,草原人和中原的人攻守就開始互換了,從此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最后攻入了中原,建立了他們草原人的王朝。
而發生這一切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草原人在中原掠奪了大量的軍械和大量匠人。
中原人看不起匠人,但是在草原上那可就是寶貝,能打造兵器的匠人在那里過得甚至要比在中原還好。
草原上的兵器多了,鎧甲多了,把雙方的軍備拉到了統一水平線上,再加上草原人本身強壯,且精通騎術的特性,這才有了現在頡利的肆無忌憚。
鐵甲對骨制兵器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一塊鐵甲,就是站在原地讓骨頭打,那也產生不了什么威脅。
鋼對鐵也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古代檢驗一把刀是不是好刀的方法是什么?拿著刀就往鐵甲上劈,能劈爛的才叫好刀。
曹操當初搞出來的百煉刀,一刀就砍穿了三十扎的鐵甲,和鐵兵器對砍,鐵器斷而百煉刀不見絲毫痕跡。
足可以清楚鋼與鐵比起來有多好的優勢。
就這么好的東西,卻就這么默默無聞的過了數百年,說實在的,李承陽實在有些痛心。
若是當初那個想出灌鋼法的人能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