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李復書安撫好了朔方諸王,便與使臣們回了南唐。
使臣們直接回了京都,李復書和吳自遠卻隨衛亦君繞道去了承州。
這一日烈日當頭,李復書、吳自遠和衛亦君微服來到了承州西郊。
李復書想在見趙同之前,先探訪探訪承州的民情。
他們這兩日已經走訪了好幾個鄉鎮,農民忙于農事,商人售賣貨物,一切都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雖然沒有多繁華,卻也處處祥和,可見承州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李復書他們到了承州西郊的荊倉縣,若是順利的話,李復書今日視察結束以后,就會直接進城去見趙同。
他們穿著平民服飾,三個人各騎著一頭驢子,在田間的小路上慢慢地走著。
道路兩旁是大片大片整整齊齊的水田,田里的秧苗綠油油的一片,長勢十分喜人。
在烈日下走了大半日,口渴得狠了,水囊卻沒了水,他們只好到長源江邊取水解渴。
李復書下了驢子,先是捧著江水囫圇喝了幾口,再把水囊灌滿,這才欣賞起這江邊的田間景致來。
誰知一抬頭,卻看見通向長源江的另一條小路上,行人絡繹不絕。
有些人還在路上,有些人擠在江邊,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手中都拿著裝水的容器,水車、水桶、水盆,不拘一格。
李復書疑惑道“他們這是在做什么?”
衛亦君順著李復書的視線看去“他們是田文鄉的百姓,田文鄉依衡河而居,想必是如今天干,衡河沒水了?!?
“現下又正值晚稻孕穗時期,田里停不得水,他們便只好從長源江運水回去灌田?!?
李復書見那些百姓取了水以后,便沿路往遠處走去,直到不見了蹤影。
中間除非力有不逮時會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不然中途沒有人停留,可見他們的農田離這里很遠。
那條小路看著有好幾里長,百姓們跑到這么遠的地方來取水灌田,難道田文鄉大旱?
李復書這么想著,也這樣問出了口。
衛亦君走到江邊,旁仔細地看了看長源江的水位,搖搖頭道“看這水位,不是大旱?!?
“衡河與長源江相連,但河床高于長源江,而且土質疏松,不易儲水,所以如今稍稍有些干旱,就沒水了。”
李復書道“既然田文鄉易旱,為什么不讓百姓們種些耐旱的農作物?”
衛亦君道“在整個承州的范圍內,田文鄉的地勢比較低,遇上暴雨容易被淹,所以也種不好耐旱的農作物?!?
承州種植的是晚稻,如今已經到了七月,雖然時辰已經不早了,但天氣仍然十分炎熱。
此時烈日當空,百姓們無論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個個兒都蹣跚著步伐,艱難地運水。
李復書看著這樣的景象,十分心疼“走這么遠的路卻只能運回這么一點水,若是要把田里的水灌滿,不知道要來回多少趟。”
“官府怎么不把衡河河道疏通,讓百姓們方便用水呢?”
李復書此時心中有些責備趙同和承州官員們不知百姓辛勞,連帶著與衛亦君說話的語氣也不好了。
衛亦君誠惶誠恐地道“其實每過幾年,我們都會把衡河河道疏通一遍。”
“但過不了多長時間,從上游流過來的泥沙,和從田里沖刷出來的泥土便又會把河床填起來?!?
“我們本來打算在附近修建一個蓄水池,這樣既可以抗旱,也可以排澇。”
“但這幾年邊境一直不安寧,百姓們的勞役都集中在修建防御工事上,根本沒有時間修建蓄水池,也沒時間疏通河道。”
“如今殿下撫慰朔方諸王,平定了南唐與朔方的爭端,還了南唐西境的安寧,田文鄉的水利工程便又可以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