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是神武太后的忌辰。
皇帝帶領皇室宗親和文武大臣們到太廟祭奠神武太后。
太廟是皇室宗廟,供奉著歷代皇帝和有大功于江山社稷的大臣神位。
太廟原本只有男人能進,女人不能進。在神武太后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女子有此殊榮。
但神武太后死后,皇帝感念她有大功于國家,決定將她供入太廟。
太后執政三十年,盡管南唐在她的治理下國泰民安,興盛繁榮。卻因為皇帝成年之后沒有歸還政權而一直受人猜忌,時常有死諫和刺殺的事情發生。
但她死后入太廟這件事情,卻無一人反對。
甚至連曾經的質疑之聲,也隨著她的仙逝而消失殆盡。
因為太后是女人,所以皇帝特許皇后、太子妃、王妃和品級足夠的命婦參與祭拜。
趙學爾、康寧公主、姜無驕和朱倩自然也在其中。
皇帝跪在神武太后的畫像前,追思太后對他多年的養育之恩,和執政三十年期間對為南唐的繁榮安定做出的巨大的貢獻,涕淚交零,最后宣布要在京郊為她建道觀祈福。
李復書也跟著眾人跪拜祭奠,雖然面色冷酷,倒也沒有做出什么不合時宜的事情來。
趙學爾跪在李復書身邊,瞻仰著神武太后的畫像,心中百感交集。
她與神武太后只不過是一面之緣,可這一面之緣卻改變了她一生的軌跡。
這她十多年來勤奮不倦,都是為了追趕太后的步伐,可她還來不及向太后毛遂自薦,太后就永遠地離開了。
現在,她用另一種身份來到了太后的面前,希望她有朝一日能夠像太后一樣,福澤萬民,流芳百世,受人敬仰。
祭拜儀式結束,眾人在宮中食用和尚做的齋菜,為太后積福。
宴席上,眾人說話的主題仍然是太后。
大家紛紛贊揚起太后的功績,甚至有不少人費心思作了贊頌太后的詩詞,聽得皇帝頻頻點頭,很是滿意。
趙學爾擔心地看向坐在她旁邊的李復書。
他低著頭,看著桌上的齋菜,看似沒有什么異常。可他通紅的雙眼,和放在膝蓋上攥緊的拳頭,卻無不證明他正在極力隱忍自己的情緒。
神武太后忌辰前一天,衛亦君突然特意避開李復書去拜訪她,告訴她李復書的生母惠妃是被太后賜死的,讓她今日在李復書面前說話要格外小心。
這件事情她知道得太晚了,她還來不及調查太后賜死惠妃的原因,所以她不知道該如何開解李復書,只能盡量不在他面前流露出對太后的敬仰。
康寧公主聽到眾人都在贊美神武太后,心中也十分高興。她忽然想起了什么,特意往李復書這邊看了過來,看見他隱忍的模樣,挑了挑眉,心想,果然如此。
她狀似十分關切地問道“太子,你怎么不說話?”
只要是有些資歷的人,都知道十七年前太后以忤逆罪賜死惠妃的事情。
所以眾人一聽見康寧公主出聲,都安靜了下來,目光投向李復書。
這些目光,有的是愧疚,有的是心疼,有的是害怕,有的是不明所以,有的是看熱鬧,有的是幸災樂禍。
趙學爾也看著李復書,眼中滿是擔心。
她擔心李復書說出什么不合時宜的話來,擔心他中了康寧公主的圈套。
李復書冷著臉,看也不看康寧公主“康寧公主想要我說什么話?”
康寧公主道“文武百官都在贊頌太后的千秋功績,太子難道就沒有什么話想說?”
李復書越是生氣,康寧公主就越是高興。
李復書“正是因為文武百官都在贊頌太后,我才沒有說話,難道康寧公主是覺得大臣們說得不對?”
康寧公主道“今日是他后忌辰,大臣們尚只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