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復書煩躁地在書房走來走去。
姜無諂知道,李復書是因為顧忌他和父親才難以決斷。
他跪倒在姜無驕身邊,給李復書磕了個頭,含淚道“是姜家沒有教好女兒,竟然做出此等不忠不義之事,如論殿下要如何處罰姜良娣,姜家定然沒有一絲怨言。”
他和姜無驕是孿生兄妹,從小一起長大,可以說任何人都比不上他們兩個之間的感情,包括他們的父母。
可姜無驕犯下如此大錯,他實在沒有臉面向李復書求饒。
李復書趕緊去撫姜無諂“此事與姜御史無關,切不可這樣。”
姜無諂卻不肯起身,俯身又是一拜,哽咽道“姜良娣闖出滔天大禍,臣實在無顏面對殿下。”
李復書無法,只得自己站起身來。
比起哭得梨花帶雨的姜無驕,更讓他心疼地是一旁隱忍的姜無諂。
他知道姜無諂一方面為姜無驕的所作所為而羞愧,一方面又擔心他真的殺了姜無驕,這才傷心不能自持,在他面前哽咽出聲。
這樣的鐵漢柔情,讓他怎么忍心傷害呢?
李復書嘆氣“姜御史快起來吧,這件事情容我考慮考慮,你放心,總歸姜良娣的性命是無礙的。”
姜無諂聽到姜無驕不用死,眼淚一下涌了出來,叩謝道“多謝殿下恩典!”
姜無驕犯下這樣的大錯,能保住性命已是萬幸,別的他也不多求了。
李復書讓人把姜無驕帶回淑賢院關了起來。
晚上,他與趙學爾商議如何處置姜無驕。
畢竟,若是姜無驕的計謀得逞,受傷害最大的人是趙學爾。
李復書瞧了瞧趙學爾的臉色,期期艾艾地道“姜家父子都是品性端方,克謹守禮之人,特別是姜無諂,守法持正,忠義無私。他還是巡察御史的時候就不畏康寧公主強權,冒死調查罪證揭發尹國公案。他們父子都是不可多得的忠直之人,我實在不忍他們傷心,這才留了姜良娣一命,你你不會怪我吧。”
姜無驕差點害得趙學爾被廢黜,他卻饒了姜無驕一命,心中實在覺得對不起趙學爾。
趙學爾淺笑“即便殿下不這么做,我也會勸殿下饒姜良娣一命。說來也是我疏忽大意,我早就查出是姜良娣給皇長孫出的主意,讓他以親手做素食點心為太后祈福為借口,在宮中的素齋宴上引得皇上的注意,讓皇上和公卿大臣們以為我虐待皇長孫。”
“只不過我想著姜家教出來的女兒斷然不會做出這樣的陰詭之事,覺得這或許是她的無心之失。再加上殿下在宮中親自為我分辯,便以為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就沒有在意,誰想卻差點釀成大禍。如果我當時謹慎一些,找姜良娣問個明白,讓她心中有個警醒,或許就可以避免后面的事情了。”
李復書見趙學爾如此明理,心中熨帖。
摟著她的肩膀,又道“如果想要保住姜良娣的性命,那她使人傳播流言陷害你我的事情便不能傳出去。所以,我想對外宣稱她忤逆我,以此為由把她降為昭訓,讓她遷到遠一點的院子,至少有人伺候,衣食有著。”
太子良娣是正三品,昭訓是正七品,可謂連降數級。
姜無驕若是得了個忤逆的罪名,又被降為低階妃嬪,再想翻身是不可能的了。
李復書這樣做不過是顧及姜家父子和往日的感情,留她一條命,給她養老罷了。
他以為趙學爾既然已經同意留下姜無驕的性命,便一定會同意他的處置辦法。
誰知趙學爾卻道“姜良娣犯了滔天大錯,若是再留在太子府中,恐怕不足以威懾心存僥幸之人。”
若是姜無驕只針對她,她也就睜一眼閉一只眼了。
可偏偏姜無驕還與康寧公主聯手陷害李復書,以至于李復書差點被解除監國的事務。
這可是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