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復禮雖然出身高貴,又手握宮中的戍衛大權,實乃位高權重。但他向來溫和敦厚,謙遜守禮,尤其在李復書這個兄長面前,素來恭順。所以李復書一向對這個弟弟很是滿意,并且十分親近。
此時聽他這么一說,李復書便覺得或許是自己這些日子在趙學爾的事情上面太過敏感,誤會了他,臉色稍霽,半信半疑地道“哦,什么事?”
李復禮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不宜與旁人過分親近,未免好心辦了壞事,他一邊留意著李復書的臉色,一邊斟酌著道“當初皇后派去護送鄭氏回老家的那兩個侍衛,是我手底下的人。我還記得皇后身邊的如魚姑娘來借人的時候,特意囑咐過我一定要挑兩個老實本分、人品優良的人給她。”
“當時我還心中疑惑,宮中的侍衛個個兒都是精挑細選進來的,皇后有差遣,不挑身手和才干,卻專挑人品,也不知是為哪般?后來我知道他們是被派去護送鄭氏,才知道原來是皇后擔心鄭氏在路上會受人欺負,所以才特特挑了兩個實心眼兒的人去護送她。”
“誰知他們不但是個實心眼兒,還是個死心眼兒,兩個大男人竟然看不住一個弱女子,鄭氏稍一使手段,他們就跟丟了人,結果才導致鄭氏因為他們的過失害得皇上與皇后生隙,說起來他們那頓板子受得也不冤?!?
他沒有和李復書解釋鄭妙音的死和趙學爾根本沒有關系,也沒有闡明趙學爾把鄭妙音趕出宮是如何的合情合理,如何地為國為民,又如何地有利于李復書的英名。
因為他相信這些事情李復書不會不知道,即使他再去強調這些也無濟于事。
所以他只說了趙學爾是如何盡心盡力地保護鄭妙音,希望李復書能夠看在趙學爾對鄭妙音的這份兒用心上而不再遷怒于她。
果然,李復書愣住了,顯然他對趙學爾的用心是不知情的。
鄭妙音是怎么逃跑的,又是怎么死的,李復書自然早就查得清清楚楚。
但他之所以仍然遷怒于趙學爾,是因為他覺得趙學爾既然有心拖延了兩天的時間才讓他知道鄭妙音被趕出宮的消息,并且還殺害了想要給他通風報信的喜兒,便是有心想要置鄭妙音于死地,只不過在此之前,鄭妙音逃跑了,這才沒有讓她得逞。
所以鄭妙音究竟是死在余力手里,還是死在趙學爾手里,對他來說意義不大。
在他眼中,鄭妙音就是被趙學爾害死的。
但此時聽說趙學爾如此費心費力地為鄭妙音的安全著想,他又不得不重新思考,或許趙學爾真的沒有想要鄭妙音死,或許她真的只是派人送鄭妙音回家,又或許她真的只是想把鄭妙音安置在宮外而已?
李復書陷入了沉思。
李復禮見狀,再接再厲地道“除此之外,我還聽那兩個侍衛說,鄭氏在北辰宮的時候對皇后極為不敬,言行舉止之惡劣,可謂是大逆不道。若是讓皇上見了,恐怕也會容不下她??苫屎蠓堑珱]有處置她,反而還派了侍衛護送她回老家與父母親人團聚,在臣看來皇后實在心善?!?
以下犯上,大逆不道是死罪,所以鄭氏本就該死了。是皇后心善留了她一命,才能讓她在宮外多蹦跶兩天。結果她自己卻跑去找余力,最后被余力殺害,只能說她是花樣找死,自食惡果。若是皇上因為鄭氏之死而遷怒皇后,實在有失偏頗,未免對皇后不公啊。
但是為了避嫌,李復禮是不會把這些話直接說給李復書聽的,他只能盡可能地陳述事實,并且在暗中稍加引導,讓李復書自己想明白這些事情。
果然,李復書又一次被調動了情緒,驚訝道“鄭氏對皇后不敬,為何皇后從來沒有與我說過?”
他剛問出口,忽然想到什么,又閉了嘴,因為趙學爾其實是說過這話的。
當初她讓中書擬旨貶鄭妙音為庶民的時候便是用的這個理由,只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