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亦君雖然著急,但李復書和趙學爾之間的事情畢竟屬于后宮之事,即使他現在身為中書侍郎,算是李復書身邊的親近之人,也不好插手李復書的后宮之事。
況且若是如柳弗慍所說,李復書本就忌憚趙學爾,若是他再貿然插手,一個弄不好反而還會幫了倒忙。
他本不是愚笨之人,只不過因為擔心趙學爾的處境,才一時沒有想到這些,現下經過柳弗慍的提點,心中疑惑全消,向柳弗慍拱手道“柳尚書說得是,皇后處境艱難,我確實不該再貿然行事給皇后添麻煩。多謝柳尚書提點,我一上午都沒有想明白的事情,頓時茅塞頓開。”
柳弗慍忙擺了擺手,意味深長地笑道“你身在其中,想得更多,所以才看不清皇上的用意。而我是個局外人,自然更容易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衛亦君以為柳弗慍說的是他因為被李復書斥責,心中慌亂所以才沒有領會到李復書的意思,便沒有多想。
他竭力壓制住對趙學爾的擔心,不再一心想著如何幫趙學爾消除李復書的懷疑,反而更能沉下心來想李復書大肆封賞懷王府和太子府舊人這件事情本身“皇上和皇后的事情我雖然管不著,但封駁皇上的不當詔令卻是我的分內之事。皇上大肆封賞懷王府和太子府的舊人,于官員制度改革的推行極為不利。既然皇上只是不喜我提這件事情,那么想必只要換一個人去勸阻,皇上必定能聽得進去。”
無論是為完成他自己的使命和職責,還是為了確保趙學爾提議的官員制度改革能夠順利推行,他都必須要攔下李復書任性封賞懷王府和太子府舊人的事情。
柳弗慍想了想,搖了搖頭道“事情沒那么簡單。皇上這次的封賞名單上有好幾十號人,這些人雖然大多數職位不高,也無甚權勢,但他們或者世代定居京都,又或者新來京都卻經營多年,有不少親朋故舊和同僚。這些人的關系網和利益鏈盤根錯雜,不容忽視,說不準誰就會跟哪位王公權貴或者是在朝中身居要職的人扯上關系。
“所以現在無論是誰去勸阻皇上封賞懷王府和太子府的舊人,都必定要承擔著得罪這一大批人和他們背后勢力的風險。若是沒有出姜無諂那件事情,或許還有人愿意出頭。但姜無諂才因執法嚴苛被皇上撤了差事,他回京都以后會面臨什么樣的處罰還是未知,現下形勢不明,恐怕即使有人不贊同皇上的做法,也不會在這個檔口出面去管這件事情。”
“這……”衛亦君雖知情勢如此,卻仍然心中氣憤難平,擰著眉頭道“難道除了姜御史,朝中便都是攀高結貴、曲意逢迎之人,全然沒有了浩然正氣和剛正不阿之人了嗎?”
衛亦君曾經在柳弗慍帳下做事,柳弗慍知道他并不是暴躁易怒之人,心知他是因為事關趙學爾才會這副模樣。心下好笑的同時,又擔心他再沖動行事,耐心地安撫道“朝中若當真都是攀高結貴、曲意逢迎之人,國中哪里還會有如今這副景象?我們又哪里還能在這里坐得住?”
“去年你和姚相查辦地方上的土豪劣紳兼并土地和欺壓百姓的案子,當時多少權貴卷入其中,你可有看見姚相有半分讓步?今日姚相阻攔你封駁皇上詔令,難道你就能說姚相是攀高結貴、曲意逢迎之人?兵家常講因時而動,順時而發,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同理,朝政之事上自然也該順時而動,應勢而為。姚相都已經順時而謀了,你又何必一定要逆理而動?”
衛亦君心知柳弗慍說得有理,沒有反駁。
但他是可以等著順時而動,官員制度的改革卻等不了。若是任由李復書隨意封賞懷王府和太子府的舊人,那么他們正在進行的官員政績考核和制度的改革便成了一個笑話,趙學爾這一年以來甚至更久的努力便打了水漂,到時候不知道她會有多傷心。
所以衛亦君仍然不愿意就此放棄勸阻李復書封賞懷王府和太子府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