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爾本以為只要她不再插手姜無諂的事情,這件事兒就算過去了。
卻沒想到,一大早就傳來了姜無諂被連貶十一級的消息。
昨天她臨走前還特意提醒李復書,讓他一定要安排好姜無諂貶官外放的后續之事。一方面她是真的擔心改革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她也是在提醒李復書,對姜無諂稍微懲戒一番即可,絕不可做得太過,這樣就能避免李復書因為她而遷怒姜無諂了。她知道李復書是個理智的人,絕不會因為生她的氣而不顧大局。
所以當消息傳到北辰宮的時候,趙學爾著實有些措手不及,甚至懷疑是下面的人傳錯了話,還讓如魚專程去向衛亦君求證。
如魚領命而去,當她從衛亦君那里得知消息屬實,并且貶斥姜無諂的詔令還是衛亦君親自著筆修改的時候,不由得急道“這么大的事情,你昨天為什么不差人告訴皇后?”
趙學爾為了姜無諂的事情費了多大的心力,甚至還因此惹惱了李復書,這些如魚都是知道的。
由此她也知道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她覺得衛亦君昨天若是能夠差人往北辰宮報個信,或許還能有轉圜的余地。
衛亦君不知道趙學爾為姜無諂求情的事情,他不覺得李復書對姜無諂的處罰有什么不對,自然也就不會專程向趙學爾稟告。但他見如魚特特來問,現在又一副緊張的模樣,心知趙學爾對姜無諂的事情十分關注,便稍作解釋了一番,大致與剛才和柳弗慍說的那些話差不多。
如魚原本還怨怪衛亦君不知輕重,這么一聽又覺得他說得十分有道理,便也不再追究他沒有及時報信的事情了。
該問的話問完了,如魚向衛亦君告辭離開,但她沒有立即回北辰宮,而是繞道去了御史臺。
果然,當她到御史臺的時候,姜無諂正在收拾東西,但卻不是她想象的那樣。
一大群人抱著一摞又一摞地卷宗、物料魚貫而出,姜無諂則像掃描機一樣掃視著存物架,并且指揮侍從們把他指過的那些東西通通搬走。官員們離任時是可以帶走屬于他們的個人物品,但這仿佛要把御史臺搬空的架勢,卻怎么看都不正常。
如魚急急走到姜無諂身邊,道“姜御史這是做什么?您再怎么生氣,也不能拿這些東西出氣啊,這要是讓皇上知道了,可不得了了。”她以為姜無諂氣瘋了,為了報復李復書,竟然要把御史臺的東西都拿去扔了。
姜無諂轉身,見是如魚來了,把手上的一大摞卷宗交給旁人,拍了拍手上的灰塵,笑道“皇上讓我把出巡期間還未處理完的事情都交給朱相處置,所以我讓人把這些東西給朱相送去。”
“皇上不是另擇了兩位大臣接替姜御史出巡,就算要交接也該給他們才是,這些東西給朱相做什么?”如魚安排了人一大早去為政殿外邊兒守著,讓他們得了姜無諂的消息就回來報信,好讓趙學爾安心。結果報信的人當真就只說了姜無諂被貶的事情,而沒有交代李復書讓姜無諂把出巡期間未完結之事交接給朱志行處置,如魚自然也就不知道這回事兒了。
姜無諂道“皇上下令凡是我立案未決之事,一旦查證屬實,按罪加一等處置。我猜皇上大概是想借這些案子立威,以表明繼續推行吏治改革的決心,但又擔心接替我的人會有所顧慮,所以才交給朱相處置。朱相德高望重,這些事情交給他我也放心,這樣我就可以安心去大皇子那里報到了。”
如魚點了點頭表示理解,看著那些來來往往搬東西的人,把御史臺的大門都快堵住了,再次感嘆道“這也太多了!”她簡直難以想象姜無諂這一年來究竟做了多少事兒。
旁邊一位身著淺緋色官服的官員一直在幫忙,聽了如魚的話,快人快語道“臺諫出巡期間體察民情,考校官員政績,舉賢罷次,平反冤假錯案,匡扶正義,為民除害,可謂聲名遠揚,一路上聞訊前來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