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爾聽說李復書訓斥了魏可宗,雖然吃驚,但到底沒說什么,魏可宗身為百官之首,這種時候自然要受些委屈。趙學爾看著歷年來各地方的春季收成,繼續聽如魚的匯報:“馮刺史給衛侍郎的來信上說,今年春季雨水多,承州地勢又低,田里的水排不出去,春季糧食大多積水,所以才會減產。”
信雖然是寫給衛亦君的,但他們都知道,馮務本是解釋給趙學爾聽的。
趙學爾聽了眉頭微皺,“既然積了水,當時怎么沒有上報?”
如魚道:“洪澇只要不嚴重,地方上能夠自行處理的,也并非一定要上報。”
“那他可有講如何處置?”趙學爾問。
如魚沒有回答,顯然是沒有處置了。
趙學爾漸漸生氣,“既然水量不大,為何不全力組織人員疏通溝渠,排水壘行?”
如魚道:“春忙夏忙,繡女下床,春夏之際正是地里最忙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自家地里的活兒,哪里能分得出人力來疏通溝渠?”
“既然如此,何不趁著秋冬農閑之際開溝建渠,修建水庫,疏通淤塞?”趙學爾還在承州之時就已經提過好幾次水利修筑之事,幾年過去了馮務本卻還沒有重視,想到如今春季糧食積水減產,又不知道有多少戶人家沒有飯吃,便不由得生出些怒氣來。
如魚道:“這倒也怪不得馮刺史,朔方自成了附屬國之后,雖大面兒上過得去,但私底下卻小動作不斷,防御工事不停,水利民生之事自然就得靠后了。”
“事事都有理由,這么說來馮務本倒是一點兒錯都沒有了?”趙學爾看向如魚,眸中滿是不贊同。
如魚見狀,低頭閉口不言,不再替馮務本解釋。
趙學爾道:“雖然有困難,但國以農為本,不能因為有困難就耽擱農事。承州雖然比不上江南平原地區,但也并非貧瘠之地,只要治理好了,百姓們亦能豐衣足食。可如今卻因為官府不重視水利修筑建設,導致承州每年不是干旱就是洪澇,以致于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這根本不是天災,這是人禍。”
如魚原本還為馮務本撞在槍口上而覺得委屈,此時卻自慚形穢無地自容,十分順從地低頭受訓。
趙學爾也知道如魚說的不是沒有道理,沒有繼續追究下去,想到這些日子朝廷上的風波,沉聲道:“我看他不是覺得沒有上報的必要,而是怕報上來被訓斥吧。”
如魚抬頭看了趙學爾一眼,原來她早就知道地方官員們的難處,便心知自己方才的擔心多余,嘆道:“擔心也是正常,昨日那范御史又通報了好幾位地方官,其中有一位申州的縣官,本想在范御史面前展示政績,特意帶了人去他們縣里的黃桃產地巡視。那農戶也熱情,請他們吃桃,范御史沒拿,那縣官拿了一個,他說要給錢,但那農戶非不要錢,那縣官也沒多想,便高高興興地受了,誰知竟埋下了禍根,被范御史彈劾貪墨農戶的黃桃。”
“自從開了罪加一等的先例,刀筆之吏順旨成風,爭以亟疾苛察相高。如今官員們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像馮刺史這樣為求自保而隱瞞實情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只可憐那些無辜的百姓,官吏們舞文弄法,最終受害的卻是他們。”
范御史是接替姜無諂巡視地方的使臣之一,這兩位使臣動輒彈劾苛責地方官員的事情,趙學爾也是知道的。
她低頭看著今年春季的收成,心里計算著那些減少的數字,應該是能養活多少人的口糧。
如今少了這些糧食,又有多少人會因為饑餓而死亡。
事情已經嚴重到這樣的地步,若是在以前,她會毫不猶豫去找李復書商議。
可是想起前幾次在安仁殿不愉快的經歷,向來堅決果斷的趙學爾卻猶豫不決。
孟廷的事情之后,李復書在后宮的時候雖然還是多在朱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