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亦君道:“您好歹做了些事情才被罵,吳尚書還什么都沒做就已經挨罵了。戶部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全國所有州縣的評級,原以為困難在‘因地制宜’這四個字上,沒想到各地的官員們倒因為‘評級’的事情吵得不可開交。有些人擔心評級太高完成不了業績,有些人擔心評級太低得不到朝廷的重視,還有些人也說不出來擔心什么,反正就是要反對。當初皇后提出的幾項改革,眼看著都快要進行不下去了。”
柳弗慍道:“還不是因為皇上冷落皇后,寵愛賢妃,又立了大皇子為太子,這些人行事才越發囂張。”
彭海道:“我昨天去拜訪了魏相,他已經沒有重回朝堂的打算了,還叫我們不要因為他惹怒了皇上。”
衛亦君道:“我倒不怕皇上罷我的官,只是擔心連累了皇后。”
柳弗慍道:“一旦皇后被我們牽連,改革只怕也就前功盡棄了。設置節度使的弊端不在一時,但皇后的安危和改革的成敗卻近在眼前。”
彭海苦笑道:“我還道吳自遠那小子膽小怕事,卻原來是有先見之明。”
堵門三人組就此解散。
第二日,趙學爾親手做的菜終于進了李復書的口中,并得了李復書回贈的宮廷名菜“龍鳳呈祥”。
趙學爾生辰將近,李復書打算讓百官命婦進宮朝賀,并賜晚宴。
趙學爾掛心邊關戰事不斷,國庫空虛,不想鋪張浪費,便提議免了千秋之賀。
李復書道:“就算國庫再吃緊,也不會連辦一個千秋宴的錢都沒有,皇后身為國母,總要顧及些體面。”
趙學爾道:“我下一道懿旨,將辦千秋宴的錢捐給邊關將士,并派出十六人在京都各處宣讀懿旨,如此一來全京都的人都知道那一天是千秋節,所有人都會為我祈福,既辦得聲勢浩大,又節省了銀錢,實在一舉兩得。”
李復書想了想,覺得趙學爾說的有理,就說:“那就派出三十六個人宣讀懿旨,好叫全京都的人都能知道皇后的功德。”
千秋節當日,趙學爾和李復書一起受妃嬪們和李繼跪拜祝賀,三十六個宣讀使自宮中出發,前往京都各地宣讀懿旨,百姓祝賀之聲不斷。
好不容易送走熱情的妃嬪們,趙學爾本以為這一天就這樣結束了,卻沒想到李復書竟然還給她安排了驚喜。
宮中向來不缺奇珍寶物,趙學爾對所謂的驚喜并沒有多少期待,但李復書又是蒙著她的眼睛,又是不許她偷看,故作玄虛的模樣似乎興致頗高。未免掃興,趙學爾心中打定主意,無論李復書送什么給她,她都必然要表現得又驚又喜。
然而當驚喜真正出現在她眼前的時候,她卻一時呆住了,心中預演了好幾遍的驚喜模樣卻怎么也表現不出來。
李復書道:“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想來生辰大概也是一樣的,所以我請了趙國公、趙國公夫人、學時和柳大將軍來陪你過生辰,希望你能喜歡這個驚喜。”
趙學爾感激道:“多謝皇上,這是我今天收到最好的禮物。”一入宮門深似海,若非李復書成全,即使她是皇后,是南唐最尊貴的女人,也無法在生辰這日與父母、兄弟和好友團聚,所以這一刻她是真心感謝李復書。
李復書見趙學爾的模樣,顯然他送的驚喜極合趙學爾的心意,心中很是滿足,又賜眾人宮中留膳,這才借事離開,好讓他們自在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