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李柏丞師兄估計還歪在榻上,我趕緊跑到蕭琰面前,滿臉笑意“蕭大人稍候片刻,我去請大先生。”
“不必。”他徑直越過我,駕輕就熟右轉,穿過幾個書架,果然聽得嘩嘩的翻書聲。
張廷黼一手撓頭,一手按著書,一副擰眉沉思狀。白首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看他那稀拉干枯的白發,覺得古人說的真是沒錯。
“大先生,近來安好。”蕭琰在離著張廷黼大約五六尺的地方站定,恭恭敬敬施禮道。
“閑云小友。”張廷黼是濁眼頓時一亮,不長的灰白胡須輕輕抖動,貌似很是激動,“你怎么想到來老夫這里。”
“散朝后,也不知哪個殿傳來絲竹之聲,讓我憶起那年與大先生泛舟湖上,詩酒唱和的日子。”
“誰能想到當年仗劍四方的江上閑云會成為今日叱咤沙場,殺伐朝堂的國之梁柱。”
“老先生謬贊了,晚輩實在無地自容。”
趁著這二人吹捧之際,我趕緊跑到西邊去喊歪在塌上的李柏丞,這次他沒有歪在塌上,而是直接呼呼大睡,臉上放著一本翻開的書,好似雙面坡的房頂罩在了他的臉上。
本著男女大妨,我拿起一個拂塵將他戳醒,“李師兄,你別睡了,蕭大人來了。”
“蕭大人,哪個蕭大人。”他一臉睡意朦朧,揉著眼睛,迷迷糊糊問我。
“蕭琰。”
聽到蕭琰的名字,李柏丞嬉笑的面孔變得很是嚴肅,趿拉著鞋,匆匆忙忙整理官服上的褶皺,卻找不見帽子,不過我向來沒見他戴過帽子。
只聽外邊蕭琰和張廷黼說話的聲音越來越近,我忙勸李柏丞不要再管帽子了。他也只好無奈地放棄,昂頭肅身邁著步子很是大方又規矩地出了門。
“如今這里人員不足,我又年老體衰,這三經編撰幾乎擱置了。”張廷黼看了一眼我和李柏丞繼續說道“兩位編修做事倒是勤謹,特別是柏丞,很知道下功夫。”
下功夫看閑書,嗯,確實。
“下官見過蕭大人。”李柏丞躬身施禮道,一點廢話都不多說,難得變成了個正經人。
“書院編修品級雖不高,責任卻大,最要緊的便是耐得住寂寞。趁此時間,多讀些書,否則將來你出了書院,才會后悔虛度了貴比金的光陰。”蕭琰似笑非笑看著李柏丞說道。
單看外表,二人年紀相當,畢竟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他們中間隔著七八級,一個同齡人用長輩的口吻告訴你該怎么走好腳下的路,這樣的感覺或許并不好受。怪不得走仕途都想著往上爬,也許并不只是為了奪特權拿厚祿,還有一種自尊心的驅使吧。
“閑云,你過謙了。當年在觀文殿院你編的那幾本集子,老夫一直放于案前床頭,細細默讀,每次都感觸頗多。”
“大先生,那是晚生隨意涂鴉之作,登不得大雅之庭,承蒙錯愛了。近來置身行伍,對于經史生疏了不少。我今日來是想借看《中州坤輿圖志》,這本集子雖很全面,只是成書時間太長,多有疏漏,和現今各地實際多有齟齬。剛好我帳下有這樣的堪輿人才,他們跟著我四處征戰,觀覽各地風物之余或可以補漏更新一二,怕也是一件于國于民有利的事。”
“好好,我讓李編修整理出來就送你府上去。”張廷黼大先生捋著胡須表示贊同。
“那就多謝了。”
蕭琰匆匆告辭,說是府中陸通判聽說他回到陵州了,一迭差了好幾撥人詢問他何時回去,堆積如山的案牘等著他做個最后的定奪。我腦中出現的是瘦弱的陸通判倚靠門框,望穿秋水,等著蕭琰這個頂梁柱的模樣。這長官和副手的關系倒還有些形似夫妻分工,一個是主心骨,一個呢則是賢內助。
蕭琰背影都消失了,張廷黼先生依舊意猶未盡,跟我們說蕭琰十五歲獨自出門遨游三山五岳,七嶺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