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榮升長公主府邸,蕭青寧和寧陽郡主辭別,見時候尚早,便讓車夫繞道,去福記糕點鋪。
福記有四時糕點,春時桃花酥,盛夏蓮子糕,金秋的桂花糕,以及冬日里的梅花酥。蕭青寧自小喜歡他家的四時糕點,每季都要吃上些許,從她離京至此,已有三年多沒嘗到那個味,甚是想念啊!
福記位置有點偏,在巷子里,蕭青寧讓馬車停在巷子外,自個走路過去。
福記鋪子里,老板正得閑,蹲在門檻處烤著火。通紅的炭盆上架著鐵壺燒水,旁邊放了小桌,桌上放了瓷碗,這大冷天的,捧一碗熱水,待涼的差不多時喝下肚,保管暖和。
老板看見蕭青寧過來,下意識抬手揉揉眼睛,而后激動道,“沒眼花,真是三姑娘來了呀。”說完,偏頭朝鋪子里大喊,“孩子他娘,孩子他娘,快出來招呼,三姑娘來了。”
“喊什么,喊什么,我這正忙著呢,客人來了你招呼著就是。”老板娘一邊抱怨,一邊擦擦手往外走。
老板似是急了,沖她吼道,“你這婆娘,是蕭三姑娘來了。”
“三姑娘,竟是三姑娘又來了。”老板娘喜上眉梢,連忙丟了帕子,大步跨出鋪子。
這會兒功夫,蕭青寧已經走到鋪子口,笑瞇瞇看著兩口子,“福伯,福嬸,近來可還好,按老規矩包三份梅花酥,我帶走。”
“真是三姑娘,外面風大,進來說,進來說。”福嬸眼角微濕,請蕭青寧進來。
蕭青寧也不與兩人見外,跨步走進鋪子,見福嬸要哭不哭的樣子,打趣道,“福嬸這是不樂意招呼我嗎,可我就偏偏喜歡你們家的味兒,不想去別的鋪子。”
“三姑娘說的什么話,我這是高興的。”福嬸邊說邊抹淚,“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當初,蕭青寧連續好長時間沒過來打包糕點,福記兩口子都很擔心,后來花了不少功夫打聽,才知蕭青寧那里出了事,離開了京城。
兩口子實在,做糕點料足,好多人家都愛他們的東西,這自然惹了同行眼紅,招了禍事。蕭青寧恰巧遇上,便幫了兩口子一把,兩人感恩,之后蕭青寧再來買糕點,都會多給一些。一來二去的,蕭青寧便和他們熟了起來,有些情分在。
蕭青寧回來幾日,大街小巷議論不斷,這兩口子因著家里有事,幾天沒開張做生意,先前還真不知道蕭青寧回來了。本以為再也見不到的恩人忽然出現在眼前,也難怪兩人激動成這樣。
經歷過一些事情,蕭青寧不太能適應這種“煽情”模式,她解釋了兩句,就把話題重心放在梅花酥上。
蕭青寧:“福嬸,我好久沒嘗到你的手藝了,還是以前那個味嗎?”
福嬸也是人精,隱約能感受到蕭青寧的意圖,便順著她的話說道:“我們做了十多年糕點,一直都是那個味。”
福嬸說話時,福伯麻溜的用碟子裝了幾塊梅花酥放到蕭青寧面前,“三姑娘先吃點墊墊,老頭子這就給你包剩下的。”
蕭青寧惦記福記的味道,也不和他們客氣,同兩人道過謝后,撿了一塊梅花酥放入口中,那股熟悉的味兒瞬間襲上心頭,蕭青寧滿足的彎了眉眼,直教碧云看傻了眼。
這會兒的蕭青寧,如饜足的貓兒一般,看著柔軟極了。
碧云從沒見過這樣的蕭青寧,一時很心疼。他們的姑娘,曾受了多少委屈與苦楚,才如今日這般甲胄裹身,無堅不摧。
福記的梅花酥個頭小,一口一個,很是酥香,蕭青寧不知不覺便把面前的一小碟解決完了。
福嬸見她吃的歡快,高興之余不忘囑咐碧云,“三姑娘愛這一口,但糕點不是主食,你們看著點別讓她吃多了,不然她該吃不下晚膳夜里餓醒了。”
福嬸說完,將打包好的三份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