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里想著這些問題,葉青的臉上也不禁露出一絲愁緒。
計劃想得都挺美,設備也都買了。要是一旦,系統出品的瓷土達不到槍管材質標準,葉青可就真的想哭了。
自己賺的第一桶金,可全砸了進去。失敗了雖不至于一敗涂地,但也比一朝回到解放前好不到哪去。
不過俗話說,開弓沒有回頭箭。都已經走到這一步了,葉青也沒有什么退路。
有了昨天外出挖土掩護,現在葉青在工作室內也是沒有什么后顧之憂地直接從系統中兌換出一塊瓷土。接著便開始按照238手槍的槍管尺寸開始制胚。
膛線的加工方式有好幾種,可無論哪一種加工方式,都需要先將槍管鉆孔。由于瓷器的特殊性,葉青可以直接捏制出中間帶有孔洞的管狀瓷器。
由于秀珍型手槍槍管尺寸較短的緣故,一塊瓷土葉青足足制作了六根槍管胚胎。接著便是將這些胚胎燒制成陶瓷槍管的半成品。
三個小時后,陶瓷槍管燒制結束。將半成品槍管留在窯內自然冷卻,葉青走回店里。一邊想著如果成功后,把磚窯換成電窯的事情,一邊給自己做了一頓遲到的午餐,犒勞一下正在鬧起義的五臟廟。
吃飽喝足,再來一根賽過活神仙的飯后煙。稍稍地休息片刻,享受了一下秋日午后的安逸。葉青又開始忙碌了起來。
嗯,說忙碌倒也算不上。現在槍管還在冷卻,葉青只是先去研究一下cia送來的那臺拉膛線機。
說到槍管膛線,大部分人都不陌生。膛線又叫來復線,最早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5世紀。不過由于當時的生產條件限制,并沒有在歷史中掀起什么浪花。
從19世紀開始,線膛槍取代了滑膛槍。膛線也就成了現在槍械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槍管中,下凹的部份稱為陰線,凸起的部份稱為陽線。說到這,葉青就想起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那就是關于標準的問題。
一般而言,我們所說的口徑,都是指的陽線到陽線之間的距離。不過總有那么些花里胡哨的家伙,喜歡測陰線到陰線之間的距離。比如葉青馬上要拉的38口徑和357口徑其實是同一個口徑,或許彈頭的長度有區別。但這兩種口徑的子彈直徑絕對是一樣的。
除了口徑外,關于一把槍內膛線的數量也是沒個定值。從春田兵工廠的1903a3步槍2條膛線到arl所謂的icronve的22條。數量差距足足達到了11倍。nve這個喪心病狂的東西并沒有什么實際使用的價值,一般的槍支也用不著這么夸張的膛線數量。
而一款槍到底需要幾條膛線,主要取決于導轉側的受力條件。一般來說,導轉側的所受的擠壓應力應該在槍管材料的許用應力的14 ~12之間。不同工廠,國家對這一要求指標不盡相同。
我們都知道,膛線的作用是使彈頭旋轉。而到底是什么使彈頭發生旋轉呢?答案是導轉力。在彈頭接觸膛線時,會對率先接觸到膛線的一側產生擠壓應力,這個擠壓應力和接觸面積的乘積就是導轉力。
而一旦擠壓應力過大,想要維持原本的導轉力。就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增加膛線高度,二是增加膛線數量。
由于前面提到過,武器彈藥的口徑一般指的就是槍膛內,陽線到陽線之間的距離。況且,陡然增加膛線高度,膛線根本的彎矩就會加大。結構強度,疲勞強度和氣閉性都會受到嚴重影響。這樣一來,增加膛線高度的辦法自然是沒用了。
剩下的,便只有增加膛線數量,加大受力面積這一條出路。這也是不同槍支,膛線不同的由來。
在葉青的祖國,95,03式步槍一般都是4條膛線。而北約這邊的武器,則多為6條膛線。粗看這一數據時,葉青好像有些理解了之前那些在論壇上噴95式步槍不如聯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