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上,康藝博老師正在為學生講解文學常識。
“……《孟子》一書為孟子晚年與弟子方章等共同撰寫而成,詳細地記載了孟子與各國諸侯或學者的論辯之辭。全文共七章。
孟子的散文氣勢雄渾,邏輯嚴密,筆帶鋒芒,善于采用‘欲擒故縱,引君入轂’的論辯手法。
既雄辯滔滔,又從容不迫,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其散文對后世韓愈、蘇軾等散文家影響很大……”
康老師銳利的眸子接觸到王小寶和葉知秋時頓時嚴厲起來。
“王小寶,葉知秋——”
康藝博表示很郁悶,他的課堂上無論什么時候總有兩個人趴著聽課。
以前是王小寶和冷絲雨;
現在冷絲雨是立起來了,葉知秋卻趴下去了。
王小寶和前任校花葉知秋在同桌掐手臂的友情提示下懵懂站起身,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康老師,您叫我?”王小寶問。
“您叫我,康老師?”葉知秋問。
“王小寶,你向我們介紹一下孟子。”康藝博抑制住內心的怒火,維持著教師應有的風度。
“是不是春秋時期的一個狠角色?”王小寶反問。
康藝博追問,“孟子又不是老子,孟子是春秋時期的嗎?”
王小寶心想,一個堂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怎么能在課堂上罵人呢,但轉念一想,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他充當一下自己的“老子”也未嘗不可。
就怕王大龍有意見。
“不是春秋時期的人,難道是戰國時期的人?”王小寶的答案很特色,很多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變成疑問句或者反問句。
“王小寶站著聽課,”康藝博放開那位體育考生,轉向一位藝術考生葉知秋,“葉知秋同學,你來說說看,我們過去學過孟子的哪些文章?”
葉知秋思索片刻說道:“《魚,我所欲也》,還有,還有……”
柳星低聲提醒葉知秋,“還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齊桓晉文之事》。”
葉知秋咳了兩聲,“還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齊桓晉文之事》。”
“回答得不錯,上課請集中注意力聽課,你坐下。”
葉知秋感激地望向柳星,瞬間消彌了對柳星搶自己風頭的無限恨意。
康藝博繼續講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寡人之于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戰國時期,王室式微,諸侯紛爭。爭奪人力成為各諸侯國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本文圍繞‘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問題展開論述,闡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和施行‘王道’的根本措施,體現了孟子‘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戰國時期貧富不均和階級對立嚴重的問題……
這一課是高頻考點,經常考它的藝術手法——類比論證……”
接下來,康藝博對課文進行了解析,事后對課文進行了總結,然后讓學生們背誦課文。
一聽背誦課文,絲雨就摸出數學題冊出來做題,被康藝博抓個現行。
“冷絲雨,你站起來!”康藝博聲量一下子高了很多,把全班學生嚇了一跳,夏鵬飛更是用擔心的眼神看向絲雨。
絲雨慢騰騰地站起來,兩眼正視康藝博,“老師,什么事?”
“我讓你們背誦課文,你卻做數學作業,你是什么意思?”康藝博火星子直冒。
絲雨輕描淡寫地說:“課文我已經背好了,我想利用大家背課文的時間做點數學作業,不可以嗎?”
冷絲雨的話音一落,全班嘩然。
“怎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