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玉虛宮。
青煙蔓蔓,蓮香裊裊,元始天尊羽衣星冠,手持三寶玉如意,高坐云臺之上,正默運元神,靜思參悟混元大道。
這時,白鶴童子從外間走了進來,他輕步來到云臺階下,跪拜一禮,恭敬道:“啟稟師祖,八景宮重玄師叔來了,現(xiàn)在宮門外候見。”
元始天尊沉默數(shù)息,然后微一頷首,淡淡道:“喚他進來。”
不一會兒,就見蕭升踏入大殿之中,稽首拜道:“弟子見過二師叔。”
元始天尊威嚴(yán)之聲自云臺上傳下,問道:“重玄師侄,你不在洞府內(nèi)好生修行,來貧道這里作甚?”
“回師叔的話,弟子此番前來,是想尋求助力。”見他開門見山,蕭升也就直陳來意。
元始天尊輕嗯一聲,道:“你且講來。”
蕭升知道圣人洞徹寰宇,四海龍族的勾當(dāng)定然瞞不過他,所以粗粗略過這些,只將自己和玄都大法師的謀劃詳細道出。
末了又說道:“考慮到人族實力有限,因此玄都師兄和弟子商議之后,決定請二位師叔門下眾道友相助。”
“人族共主之事本就由貧道三人負(fù)責(zé),而今龍族野心既已威脅到了地皇,爾等三教弟子自當(dāng)責(zé)無旁貸。”
元始天尊聽后,面無表情,語氣卻不自覺嚴(yán)厲起來,肅然道:“請援之事你二人盡可自決,又何必來告貧道?”
這反應(yīng)早在預(yù)料之內(nèi),蕭升知道他并沒有生氣,所以毫不慌張,上前揖了一禮,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與四海龍族這一戰(zhàn)非同小可,無有鈞旨,弟子焉能造次。”
果然元始天尊聽了這番話,面容稍霽,道:“也罷,貧道應(yīng)允便是了。”
當(dāng)即手中三寶玉如意一敲,喚來殿外的白鶴童子,吩咐道:“你去云海邊撞響金鐘,召眾門人即刻回宮。”
看著白鶴童子領(lǐng)命而去,蕭升心中一喜,躬身道:“弟子謝過師叔。”
“諸事繁雜,貧道也就不留你了。”
元始天尊看他一眼,捏住三寶玉如意,像是在思索什么,未有多久,又好似下了決斷,朗聲道:“你此番前往五莊觀,路上還需多加留意,言盡于此,你且去吧。”
言罷,輕揮掌中玉如意,令他退下。
蕭升聞言心中一動,當(dāng)下再施一禮,道:“多謝師叔提點,弟子告退。”
拜別元始天尊,出了玉虛宮后,他一振袍袖,即化作一道如虹似箭的金光,蕩開罡云,瞬間越過萬水千山,徑直向西土飛去。
這一路縱云疾馳,連著行了數(shù)月。
一日,蕭升于半空,就見前方隱約有一道巍峨巨影,形如立壁,直入重云,待到稍稍近前,卻又見其南北延伸,連綿如垣,仿佛接連天際,看不到盡頭。
一見這般壯闊景象,他便知道自己已經(jīng)到了東西界線,傳聞中的“兩界山”了。
“不愧是從不周山地脈下延伸出來的分支,果然氣勢不凡,過了此山,便是西洲之地了。”
此處雖然沒有不周山與生俱來的盤古威壓,但山勢依然高峻兇險,尤其上方天象變化莫測,罡風(fēng)聚集,狂雷肆虐,時不時就有千萬道電光轟擊而下。
不過蕭升并不在意,似這等天災(zāi),尋常修士或許要遠遠退避,但對大羅金仙而言,卻是毫無威脅。
之所以停下腳步,蓋因元始天尊最后那句話讓他心生警惕。
此去五莊觀的路上能出何事?
先不說一般人難以探知他的行蹤和意圖,即便知悉了,想要從中使壞,也要掂量掂量這一行動背后,將要付出的代價。
但以元始天尊的為人,定然不會無的放矢,所以他仔細想了想,這問題極有可能出在西方二圣身上。
這兩位圣人為了興盛西方,一向汲汲營營,對三皇五帝之事更是耿耿于懷,上一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