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勇這一開口,所有學生都聽興奮了。
這跟書本上講的那種枯燥無味可要有趣多了。
不時傳來陣陣笑聲。
覃勇這一看效果不錯,然后就得意忘形了。
你們是不是都覺得一樹梨花壓海棠很優美?
哈哈,我給你說,這實際上是蘇軾這老小子講的葷段子。
“住口!”教授在一邊聽不下去了。
覃勇愣了,“教授我還沒講完呢!”
“下去!”教授瞪了他一眼。
然后其他學生就在下面起哄。
“覃勇這個葷段子什么來歷啊?”
覃勇見教授沒有明確反對,便往下走,邊說:“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教授指著覃勇說:“不學無術,這是蘇軾寫的么?亂彈琴,這是明朝時期的人寫的,蘇軾雖然給張先寫過一首納妾的和詩,但是一蘇軾的水平怎么可能寫得這樣直白?”
覃勇以前看段子,看得多,對于這個廣為認知的段子是接受的。
哪里知道是被張冠李戴了。
教授看見覃勇坐下去了,才結果話頭。
“覃勇同學看書很雜,前面說的基本上能從各種歷史名人札記、以及蘇軾來往的家書中找到出處,也基本講得都對,不過最后這個是錯的。”教授指出了覃勇的錯誤。
然后介紹了一下這個錯誤說法的來源。
一直很多人都把“一樹梨花壓海棠”當作是蘇軾調侃張先納妾的作品,這種說法是錯的。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廣見于明代迄今筆記小說的民間段子。
目前發現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蔣一葵的《堯山堂外紀》。
之后如《北華月刊》、《寄廬茶座》、《拾慧篇》等書都收錄有類似的段子,故事主人公和詩句各有不同,但都沒說作者是蘇軾。
只說是民間“某翁”“浙江定海徐某”或者“滬上詩翁陳某”等所作。
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蘇軾寫“一樹梨花壓海棠”調侃張先的說法。
此說法系把民間故事與歷史事實混為一談。
蘇軾的確曾因張先納妾而相互和詩,蘇軾寫的是《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張先的詩沒流傳下來。
宋代葉夢得《石林詩話》里收錄了兩殘句: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
因為都是寫詩調侃老年丈夫娶妻,所以在流傳過程中,典雅的原詩被更通俗、更直白的民間段子所取代,以至于造成很多人誤以為真。
覃勇不得不佩服,這種專業的和自己這半罐子水是有差距的。
這種隨意引經據典考證的熟稔程度,不在專業上潛心專研幾十年,是不可能有這樣的造詣的。
術業有專精看來真是不是說說而已。
這一節課讓覃勇上得感覺很值。
前面因為季蕓和祝掃塵的原因,他有點如坐針氈的感覺。
后面自己上臺講蘇軾,后面講出的一個謬誤,讓他反思了一下自己。
或許自己真的是應該潛下心來,學習一段時間了。
被教授那不學無術四個字說中了軟肋。
仔細想想,自己其實還真的沒有什么大學問啊。
前世,自己就是混了一張文憑,真沒學到什么知識。
這一世,高考看似考了一個逆天的成績,實際卻是作弊得來的。
自己肚子里還真沒什么貨。
這次講蘇軾,實際也是后世移動互聯網太發達。
各種冷僻知識都以講段子的方式,講出來了。
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