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河當中出來,小心翼翼的避開河岸邊的修行者們,很快,太攀便是進了這黃河以南,七王一方的重鎮,濟陽。
七王大軍,便是以這濟陽為核心,沿著黃河,浩浩蕩蕩的鋪開來。
太攀登上旁邊的一座山巒俯視,腳底下,無數圓形的營帳立于大地上,營帳之間,無數的阡陌,便是棋盤上的縱橫,而那圓形的營帳,便是這世間最為高明的棋手所落下的棋子,層層疊疊,環環相扣,凝然一體。
只是一眼望去,太攀便能夠察覺到,這綿延浩蕩的軍寨當中,那與黃河之水截然不同的大勢——如果說黃河之水所體現出來的天地大勢,是人力有時而窮,天數不可違逆的滾滾之勢,那這軍寨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大勢,便是萬眾一心,人定勝天的豪絕。
雖然渡河之舉,數度失敗,但大軍的浩浩軍氣當中,卻不見絲毫萎靡不振之意。
感慨之間,那綿延的軍寨當中,浩浩蕩蕩的軍氣,似乎是察覺到了太攀的窺視一般,軍氣所化的汪洋當中,鋒銳無比的氣機,挾山超海而來,朝著太攀斬落,仿佛是要連同太攀腳下的山巒,都要一分為二一般。
那鋒銳之氣,明明是自下而上,但在山巔的太攀卻是覺得,整個天地,都是在這一刻,被翻轉了過來一般,那明明是自下而上的鋒銳,自己卻只能是抬頭仰視之。
沒有絲毫想要招架的念頭,那鋒銳橫絕之際,太攀的腳步,也是飛快的往后而退,兩三個呼吸的時間,太攀的身形,就已經是從那山巒之巔消失不見,同時,太攀的雙眼,也是在這一刻合上,整個天地,都是進入了一片深沉無比的幽寂當中。
那浩瀚無比的鋒銳,本就是那浩浩蕩蕩的軍氣,察覺到了太攀的窺視之后,本能而起,就好似,風卷過水面,必然會吹拂出來的漣漪一般,故此,那鋒銳,當然也便是循著太攀的目光而至,當太攀合上了雙眼,不在窺視那五十萬大軍的軍勢之后,那鋒銳,自然也就沒有了目標,隨風而散。
不過,即便是如此,在那鋒銳消散的時候,太攀也依舊是感覺到自己的臉頰,有一陣刀削一般的刺痛。
“夫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衛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這七王大軍所向,已然是三分有了莊圣口中,天子之劍的氣象了。”
回響著方才自己的所見,太攀也不由得一陣感慨。
雖然在他所經歷的那一陣幻夢當中,七王的大軍,最終被劉啟擊敗,以此拉開了這帝國當中,諸侯消亡的序幕,但那也只是幻夢而已。
就眼前的景象來看,太攀完全看不出,長安城中的劉啟,有什么樣的底氣,能夠擋得住這五十萬的大軍——那幻夢當中的記載,劉啟對這五十萬大軍的應對,是陣戰而勝之。
然而,怎么可能?
司隸之地,所有的衛軍都拉出來,也不及這五十萬大軍的一半,劉啟又何德何能,能夠陣戰而勝之?
不要說什么麾下自有名將之類,司隸之地的衛軍,一旦集結起來,那其統帥,必然便是劉啟,所有的命令,也必然是出自于劉啟之口,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將那集結起來的衛軍的指揮權,拱手相讓。
因為這是帝室三千年來,最大的依仗。
太攀看的分明,這大軍,雖然暫時被這黃河天塹阻攔,但這黃河天塹,在阻攔住這大軍的同時,也在不停地打磨著這五十萬大軍的浩蕩氣象。
天時,地利,以及人和,便是以這黃河為界,彼此砥礪。
一旦這五十萬大軍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