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位于蜀中都江堰,靠岷山雪嶺,面向蜀西平原,群峰環(huán)繞,四季常綠,曲徑通幽,實乃鐘靈毓秀之地。常言道山不在高,在仙則靈。
此山之所以聞名,是因為住著一位上古時期的仙人,此人道號容成公,行玄素之道,延壽無極,擅長導引之術,能從天地萬物本源中獲取精髓,于法術中開辟保精煉氣的法門。
只不過這位仙人行事低調(diào),很少在三界走動,不去大羅天,也不去瑤池赴蟠桃會,除了那些高真,很少有人聽說過他的名號。
世人提起神仙,要么是昆侖十二仙,要么就是截教眾仙,與容成公這種道法高人比起來,這些人還差得遠了。哪怕南極仙翁和趙公明這等大羅神仙,在容成公面前,也只是一個后生晚輩。
軒轅駕云,很快來到了容成公的住處,當真是一個清凈之地,花映草稍風有影,水流云竇月無根。倒木橫擔深澗,枯藤結掛光峰。洞外有幾株松柏,俱是千年古樹,香松紫竹,如蓬萊仙境。
軒轅上前,正要喊話,洞內(nèi)人影飄到,走出一名仙風道骨的中年人,面如冠玉,精神抖擻,眼睛精氣內(nèi)斂,露出溫和的笑容。軒轅稽首道“見過容公。”
雖然軒轅在三界的地位遠遠高于容成公,不過當年他得容成公指點修行,對這位仙人,他在心底一直保持著敬意。
容成公回了一禮,笑道“今早洞前聽聞喜鵲叫聲,老朽知道有貴客來臨,想不到是道友。道友登門,實乃蓬蓽生輝,快隨我進洞一敘。”
容成公跟軒轅是舊識,當年軒轅大戰(zhàn)蚩尤,他出力其多,后功成身退,從太姥山遷移青城山潛心修道,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生活。憑著導引仙術,白發(fā)復黑,返老還童,整個人越活越年輕。
他的導引之術在修行界也是獨樹一幟,主攻守生養(yǎng)氣,心中空明,便能不死不滅,與西方教的法門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年,軒轅幕其道,乃造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即訪,一時被人津津樂道,只不過大家知其故,卻不知軒轅要見的人是容成公。
軒轅點頭,隨容成公進了洞府,洞內(nèi)陳設簡單,除了一桌兩凳,什么都沒有,這陳設,比起火云洞差遠了,可他并沒有什么不適,很自然落座。
心境高深,又何必在乎眼前,哪怕獨坐疾風驟雨下,亦能感受到自己的道。
“道友,嘗嘗老朽剛泡的茶。”
容成公伸手一指,內(nèi)室門開,從里面飛出來一個茶壺,還有兩個茶杯,落在石桌上。他也不伸手去拿茶壺,笑道“道友,請用茶!”
話音落下,原本空空如也的茶杯從底部涓涓冒出半杯水,一股清香伴隨著熱氣溢出,軒轅也不客氣,端起茶,小飲了一口,贊道“清氣提神,好茶,好茶!”
他又有些詫異容成公的表現(xiàn),連茶都準備好了,難道大劫過后,天機又恢復了正常,神仙的推衍能力恢復了。想到這,他暗暗推衍了一下,暗暗搖頭。
容成公笑道“老朽這茶,比神農(nóng)道友差遠了!”
他曾在太姥山煉藥,對于茶道,也有涉及,只不過一番嘗試,才知茶道的博大精深,心知窮極一生之力,斷然也無法達到神農(nóng)那樣的境界。心有如感,遂放下煉藥制茶,一心修道。
軒轅道“容公謙虛了,你老是世外高人,當年若非得你鼎力相助,我也無法打敗蚩尤。”
容成公卻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當年幫道友,可不止老朽一人,蚩尤何等兇惡,手中能人又多,憑你我的本事,難平定這場天地浩劫。”
“容公說的極是。”
軒轅想起了往事,那時他手握軒轅劍,帶著人族和蚩尤大戰(zhàn)的場面,那場戰(zhàn)爭驚天動地,不少強者隕落人間,而容成公自愿充當他的大臣,與力牧一文一武,在戰(zhàn)場,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容成公看了他一眼,道“道友隱居多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