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沒有鐵衣的1.4倍氣血加成,但好在因為轉職成為族長,多了1.2倍的氣血加成。
這也就讓他的氣血從45002250得到了不少提升,換而言之,自己的基礎攻擊同樣得到提升,如此所能造成的傷害也就比之前高上一些。
雖說提升不大,但也好歹是提升不是?
如今他與姒氏建立了無法分割的聯系,余幼卿也不得不對自己的后續發展計劃重新做以規劃。
因為閱歷獲取受到限制,余幼卿便只能將自己的重心由原來的任務升級轉變到發展氏族之上。
如此一來,讓他更堅定了狗策劃絕對是在針對自己的這一事實。
隨著氣血逐漸充沛,燒灼的傷勢也得到好轉,然而卻沒有出現是否取消傷疤的提醒,留下了一個看起來模樣甚為奇怪的紋絡。
研究片刻,余幼卿還是沒能從其中看出有什么含義,故而只能作罷。
好在草藥都是余幼卿之前找到的精品,不至于姒石的右臂廢掉,但也是留下了一個猙獰的傷疤。
將姒石送回房中休息,余幼卿開始對于后期做以詳細規劃。
雖說目前民心高達滿值,但一個氏族想要發展壯大,沒有信仰是不行的。
但建立信仰的最好方式,莫過于圖騰崇拜。
然而,建立圖騰崇拜,卻并非隨便建立那么簡單,這其中卻有著一些門道。
所謂圖騰,就是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
并且相信他們能夠用自己的超自然力量保護自己以及親屬,并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
但根據目前的姒氏來看,似乎沒有什么合適的圖騰作為選擇。
思來想去,余幼卿還是決定將夏的圖騰作為姒氏的圖騰。
雖說如今的姒氏與大禹沒有一點關系,但蹭蹭熱度還是可以的,畢竟可以提高逼格不是?
然而,對于夏的圖騰,余幼卿卻是犯了難,因為根據是部分史料記載,很多人相信夏的圖騰乃是傳說中的龍。
但經過考量,余幼卿還是決定選擇外另一種說法。
那便是——白虎。
這倒不是信口胡說,同樣也是有根據的。
要說夏的圖騰,就不得不提到閼伯。其乃是高辛氏帝嚳之子,與堯乃是同父異母的弟弟。
如果覺得這樣還不好理解,這家伙是商朝開國先祖成湯的祖先……
根據史料記載,因為閼伯、實沈不合而經常發生戰爭,所以閼伯便將族人遷到了商丘。
商丘不僅僅是地名,同樣為與天上的辰星對應,故而辰也被稱之為商星。
而實沈則是遷徙到了大夏,與參星對應,這樣一來,也便主參。
參商二星同樣作為大辰,卻永遠不會同時出現在天空之上,當一顆升起的時候,另一顆便會隨之落下,生生世世,永不相見。
以此,便可以推測到夏與商兩族的關系差到什么樣的程度。
可是這跟夏的圖騰又有什么關系?夏人自稱其國是“下土方”,簡稱“下”,
要知道,在古代社會初期,夏人自稱其國是“下土方”,簡稱“下”,直到周的時候,才取“夏”與之代替。
之所以自稱“下后氏”,乃是與上帝昊天相對,對方管天,自己管地,正好對應。
再加上古人認為,參星就是白虎,且《說文解字》中也道,“虞,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肉。”
包括《河圖圣洽符》在內的記載中也明確提到,“參者,白虎宿也。”
由此可見,被夏所崇拜的參星,就是白虎。既然如此,夏又如何不以白虎作為圖騰,而去選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