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之南,便是伏羲。
從雁背極目望去,平云高岫,長河凈空之處,浩然高聳的天虞山映入眼簾。
伴著一聲悠長而歡悅的雁鳴,金雁盤旋而下,隨著勁風俯沖而去。
青蔥山景愈發清晰:林野繁茂,涓流盤錯,清樸雅然的竹籬茅舍隱隱若現,點綴其中。崖頂飛瀑磅礴直下,紫煙翻滾,直抵谷壑。亭閣累榭巧奪天工,浮于天水相接處。
金雁落足在一座恍若九霄仙宮的三重高樓旁,樓曰:挽風。
修靈則仰著頭,出神地望著眼前樓宇,畫棟之上繪著伏羲制琴的典故:伏羲見鳳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為琴。拙樸自然的神人姿色飛揚。
初離立在一旁,神色傲然:“伏羲琴門,崇尚自然之道,天地和諧,弟子們也最是質樸溫良。”他探頭往大門里瞅了兩眼,“我帶你見的琴尊,以后或許就是你的師尊——”
“師尊?”修靈則愣了一愣,“我何時說要認他作師父了?”
初離頓時語塞,“難道你不想做琴師?丫頭,我瞧你骨骼清奇,獨具靈根,是塊習琴的好材料!能拜琴尊為師,是多少人求不來的機緣?再說我都替你打點好了……”
眼瞧盛情難卻,修靈則思忖片刻,以為學點技藝防身也好,才點頭,“既如此,我就給你個面子!”說著,邁進了挽風樓。
***
嘿,這丫頭還真不客氣!
山風襲人,甚是令人神清氣爽。初離撓了撓頭,擇崖邊一處盤膝而坐,吐納著天地靈氣靜候佳音。身旁,兩柄青峰閃耀的寶劍,隨著他的呼吸,亦發出一強一弱的光芒。
望著天邊一絲霞色,他忽而憶起公孫長琴與他的擅自約定,甚是覺得無理取鬧,但又生怕這位乖僻琴尊一時興起真的到伏羲來攪風弄云,便傳音教風盡歌不要拋頭露面。
此外,他還有一番篤定的盤算。
在穹宇之洲,所有人都知道,伏羲琴尊甚愛“撿”親傳弟子。
譬如大弟子是戰場死人堆里挖出來的;二弟子是在狼窩里發現的;三弟子原是街上流浪乞兒;四弟子則是大浪淘沙淘著的,被發現時,褲襠里還藏著半盅流沙金……
凡撿來的,別人當作破爛,他卻以廢為寶。
所以,初離認定,依風盡歌護犢子的秉性,若肯收修靈則為徒,屆時就算公孫長琴把天虞山給拆了,也未必能把人搶走。
***
檐角的銅鈴叮咚作響。
底樓廳堂,陳設素雅,極盡高古,卻空無一人。唯有一橫長屏置于眼前,其上繪著天虞山的絕美景致,將屏中人掩映在群山峻嶺之中。
修靈則舉目四望,終于窺見了一個山高的人影。
“請問,尊上是風盡歌嗎?”
斜影似是佝僂著背,“聽初離說,你要拜本尊為師,那就讓本尊看看,你有沒有習琴的天賦?!?
噫?明明只是隔著一扇屏,那聲音卻真似從遠山深處蕩來,飄飄然,悠悠然,辨不清其真色。
轉瞬間,琴桌、琴椅及一床伏羲式琴,呈現在修靈則的面前。
“不會沒關系。琴就在你面前,你只需撥弄琴弦,依你喜歡的方式奏出聲響即可?!?
修靈則已很久很久沒有奏過琴了,此世唯一近身見過、摸過的琴也只有秦雨霂的那床洗凡。
從前,她也常常撫琴,甚至常常于西北軍營中奏琴給將士們聽。
“音正,則士氣正;士氣正,則天下正!”種師道對眾將如此訓誡,鼓舞士氣。
時日漸長,琴音于潛移默化中既提高了軍隊神氣,又鞏固了袍澤之誼。甚至因此引來皇上巡邊,讓頗愛操琴的趙佶高興壞了,對種靈兒夸贊不已。圣旨賜婚,就在那時。
因此,她本就極擅彈琴,也極鐘愛琴。
可最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