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幾位,有什么意見?”改制辦工作人員很有些不耐煩。
“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地評估,誰出評估費我們都沒有意見。”
工作人員揶揄道“哼,這倒是句大實話,誰出評估費都無所謂,反正沒你們什么事。你們懂不懂什么叫第三方機構?那就是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人家只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對被評估對象進行價值評估,如果這樣評出的結果都不能讓你們滿意,那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一位職工代表舉手發(fā)言,“土地評估的事我們放心了,我想問問關總,如果昌達集團接手農機廠,我們這些在職職工如何安排?”
關云天看了一眼對面的幾位職工代表,“農機廠的原有業(yè)務早已萎縮,老本行是沒法干了,職工的安排要另想辦法。愿意接受統一安排的,我們將重新分配工作,如果不愿接受安排,那就實行工齡買斷,另謀高就。”
“關總,重新分配工作,是在原來的農機廠,還是去你們昌達集團?”
“農機廠那個位置處于城市里,四周不是居民住宅區(qū),就是商業(yè)區(qū),那里早已不適合開工廠搞生產了,如果愿意接受安排,當然是去昌達集團下屬的工廠。”
另一位職工代表舉手問道“請問你們昌達集團的工資收入水平怎么樣?按時發(fā)工資嗎?”
改制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接了過去“說你只顧埋頭干活吧,你們農機廠早就沒活可干了,難道此前你沒聽說過昌達集團嗎?他們是華源市最大的民營企業(yè),員工兩三萬,產值幾百億,你說人家能不能按時發(fā)工資?如果收入水平低,能有那么多職工嗎?”
“幾位職工代表,這里我要事先聲明一點,昌達集團雖然是一家民營企業(yè),但我們管理嚴格,非常正規(guī),各項規(guī)章制度齊,而且獎懲嚴明,工作環(huán)境肯定跟你們以前在農機廠很不一樣,如果有些職工自由散漫慣了,又不想改正,估計將來很難適應昌達集團的管理,對于這樣的職工,我勸他最好還是尋求工齡買斷。”關云天道。
“工齡買斷又是個什么情況?”職工代表問。
改制辦工作人員解釋道“所謂買斷工齡,就是給每一年工齡一定的費用,根據職工工齡,一次性給予職工一筆資金,職工拿著這筆錢,從此以后跟企業(yè)各不相干。”
“請問每年工齡能給多少錢?”
“這里不便透露,你們可以去問已經完成改制的那些企業(yè),那里有一部分職工就屬于買斷工齡。”
“想問問關總,我們已經有一年多沒發(fā)工資,改制后,那些拖欠的工資能不能補發(fā)?”
“這個不屬于我們管轄的范圍,不過我認為應該可以補發(fā)吧?”關云天把問題推給旁邊的改制辦工作人員。
“請大家放心,企業(yè)改制完成后,所有資金優(yōu)先用于補發(fā)職工工資。”
因為在關鍵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會后,土地評估和清產核資同時進行,雖然農機廠早已做完了資產報表和價值評估,但在雙方對接過程中,昌達集團工作人員對農機廠資產報表中的機器設備和地上建筑物的價值不予認可。
丁祥謙這位國營大企業(yè)財務處長出身的財務總監(jiān),看著農機廠資產價格表中列出的事項,有點哭笑不得,“你們這幾臺機床,當初購買時的價格是這個數,時隔七八年,價值還是這個數,難道農機廠很特殊,不實行設備折舊嗎?”
老丁非常清楚,設備屬于固定資產,按照國家的稅收和財務政策規(guī)定,所有設備都要折舊,根據行業(yè)性質的不同,折舊年頭不等,工業(yè)設備最多也就十年左右,完成折舊后,價值就歸零了。
農機廠的代表找了個不是理由的理由,“購進這些設備以后,實際上農機廠就沒有多少活可干了,雖然過去了七八個年頭,這些設備其實并沒有使用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