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的開發(fā)就拜托你了!”
說著,他精神抖擻地走到了辦公室的窗邊,捏緊了拳頭。
“既然資金已經(jīng)到位,我想爭取一下,在三天之內將軟件搞定!還有合作的自行車廠商、智能鎖設備商那邊,之后我會和他們聯(lián)系安排生產(chǎn)!”
“接下來的幾天,大家都有的忙了!”
……
次日,張韜帶著郝總親自修改過的計劃書來到了云夢集團公司樓下,一位穿著正式、頭上抹著發(fā)蠟的年輕男人笑著迎來上來接待了他。
“你們可算是來了!歡迎歡迎!”
“您真是太客氣了,居然還到樓下接我,其實我自己上去就可以的。”看著對自己如此熱情的林君,張韜一臉受寵若驚的表情。
這不知道的怕是都會誤會,到底是誰投資誰。
“沒有沒有,其實我也是剛到公司,就在樓下稍微等了一會兒,”說著說著,林君感慨萬千地望著眼前的電梯,“多虧了你們,我總算是回來了!”
張韜:“……?”
并不是很理解這位CEO語氣中的辛酸,張韜跟在他的身后,一路來到了云夢投資的辦公室。
負責整理文件的秘書為兩人泡了一壺茶,林君客氣地請張韜坐下之后,從他手中接過計劃書翻了翻,忽然贊不絕口地說道。
“妙!實在是妙啊!”
“呃,過獎了。”喝了口茶,張韜不好意思地說道。
“沒,我說的是我們老板的眼光,”將計劃書啪地放在了茶幾上,林君當著一臉錯愕的張韜,精神抖擻地繼續(xù)說道,“計劃書我看了,感覺還是保守了點!”
“還,還保守?”張韜愣了下,緊張地說道,“不能再多了吧,五萬輛單車已經(jīng)是我們管理的極限了,再增加下去兩千萬還真不一定夠。”
“沒,”林君搖了搖頭,繼續(xù)說道,“我說的保守不是你們的投放數(shù)量,而是你們對產(chǎn)品的定位。”
“……產(chǎn)品的定位?”張韜一臉懵逼地說道。
“沒錯!”林君打了個響指,一臉笑容地繼續(xù)說,“相比起校園里的代步工具,我更看好這個項目在解決‘通勤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上的潛力!”
“……通勤的最后一公里?”
被這聞所未聞的概念整的一臉懵逼,張韜一頭霧水地看著林君,等待著他的解釋。
“我打個比方,你從學校到這兒,要經(jīng)過四站路的地鐵,外加從學校宿舍到地鐵站的一公里,以及下了地鐵之后到云夢集團所在地的一公里對吧?”
張韜點了點頭。
“是啊……怎么了?”
林君:“那你上下地鐵之前的這段路程是怎么解決的?”
張韜臉上的表情有些微妙。
“呃,其實我是打車過來的。”
因為從學校走到門口坐地鐵再轉一站路的公交實在是太麻煩了,算下來未必能省幾塊錢,還要多耽誤不少時間。
“這不重要!”林君目光炯炯地盯著他,繼續(xù)說道,“你想象一下,如果不打車的話,只依靠地鐵通勤,這段路程的通勤你會通過怎樣的方式解決!”
“還能怎么解決,當然是走……”
說著說著,張韜忽然停了下來。
眼中也漸漸浮起了一絲明悟!
是啊……
如果非要坐地鐵的話,這上下地鐵中間的這段路程還真不太方便。
從學生宿舍到地鐵站可不只是一公里,這段路程如果用走的話,至少也得十五分鐘,跑的話也得六七分鐘了。
但如果是騎車的話……
可能分鐘就夠了!
看著張韜漸漸變化的眼神,林君心知他總算是領會了自己的意思,暗道一聲孺子可教也。
微微一笑,他站起了身來,胸有成竹地繼續(x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