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三家走丟的三丫頭竟然又回來了,這個消息只兩天就在村子里傳開了,聽說還是坐著馬車有兩個護衛護送回來的,這顧老三家只怕要發達了!顧家這幾日不斷有人上門,有真心道賀的,也有來湊熱鬧的,東家一個雞蛋,西家兩棵蔥,在這個時代村戶人家雖愚昧無知,卻也沒有大奸大惡之人。顧如槿也在這幾天里見了不少婆子媳婦,兩個小家伙兒也被圍觀了無數遍被夸了又夸。
這日早飯時顧老三便和李氏商量著蓋房子的事,家里現在有四個勞力,再請個有經驗的老手照應著,三間泥坯房在冬天之前就能建好,原來的三間泥坯房也要修整一下一間做牲口棚兩間放雜物,顧三娘帶回來的馬還有驢子可是比人還金貴的牲口。家里添了幾口人還有不少物件要添置,得虧顧老三學過幾年木匠,手藝在村里也算湊合的,桌子板凳都能自己做,不然添這么些物件他們老兩口又要發愁了。
安頓好的第二天顧如槿就將給顧家人的見面禮收拾了出來,雖然不知道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但她手里的東西多,大人小孩的都有,只挑揀著送些合適的。
給李氏了一套花開富貴的銀頭面,式樣比較簡單,數量也不多,只三個發梳,一對兒釵和一對兒步搖。本來李氏說什么也不肯收下,顧如槿說了,讓她留給盼娘或者給兒媳作聘禮,她才收下了。給爺兒仨的是每人一張鹿皮幾張兔皮,讓李氏做了小靴和背心,冬季穿起來保暖,本來備了文房四寶,只是聽李氏說爺仨兒都不是讀書的料,這些都用不上。給盼娘的是一個銀項圈,一對兒銀鐲子,還有幾朵絹花,這是想著家里會有小輩兒,提前在縣里買的。
這些東西給下來讓李氏直念叨著過日子要精打細算,這些都是富貴人家的東西,他們莊戶人家吃飽穿暖就感謝老天爺了云云。
聽得二老要動工了,顧如槿便回屋拿了早就準備好的兩個銀錠子給顧老三。
“不行不行,你的錢你好好收著將來給兩個娃兒,爹娘這里夠用的?!鳖櫪先s緊把銀錠子推了回來,局促地擺著手。
“爹娘只管收著,我們還要住不是,而且兄長明年要娶親,盼娘也大了,自是要多蓋幾間。房子也要收拾的好一點兒的,蓋成青磚大瓦房,地面也鋪上磚,這樣住著才敞亮?!?
聽得此話,顧氏夫婦才收下銀子,他們自己那點兒錢,蓋三間泥坯房倒是夠,大瓦房只夠蓋一間的。
一家人吃過早飯,顧老三出門去請人,來旺背了竹簍牽了牲口出門去打草,顧如槿牽著徐靖鈺在院子里散步,來福扶著顧璟弘跟在身后。
“夫人決定要留在這里嗎?”來福低著頭恭敬地問道。
“還沒有,只是想看看這家人的品性。”雖然原主是這家的女兒可是她不是,她想給兩個孩子一個安穩純真的童年,財帛動人心,若是品德有失他們也不必非要就在這里。
“小的知道了。”
“你跟來旺去縣上把翠屏接來吧,想來她身體也該差不多好了?!?
“小的一人去就好,來旺留下來吧?!?
翠屏是他們在岳州城買的一個丫頭,現在顧璟弘小家伙兒還小,過幾個月等他會跑會跳了一個人就看顧不過來了,他們在路過府城時見有罪奴發賣就順道買了一個。翠屏是前任岳州知州的家奴,據說是一直伺候老夫人的,規矩極好,他們一路觀察下來也確實不錯。路過縣上的時候她染了風寒,就讓她留在縣里休養,順便打聽一下這里的風土人情。
去縣里一個來回得近兩個時辰,顧如槿便打發了來福早去早回。
來福走后顧如槿將板凳擺在屋檐下,將兩個小家伙兒安置在凳子上,手里拿了本三字經一句一句反復地教著。徐靖鈺雖才剛滿兩歲,口齒還不甚清楚,顧如槿已經開始對他啟蒙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自小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