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南鄭,廖立將所有關于記載著隴西諸如地圖、人口等資料送到諸葛亮處。
廖立施禮畢,諸葛亮微微點一下頭道“公淵辛苦!”說完埋頭繼續做事。
廖立并未離開,反而在下面侍立。諸葛亮察覺到廖立,停下手中的公文道“公淵有事嗎?”
廖立開口道“孔明,聽說王上調人往隴右。”
諸葛亮嗯了一聲道“王上準備遷民填隴,以減少曹丕遷空天水、南安兩郡帶來的影響。
王上點名令尚書劉巴為首率文臣往隴右主持,亮則在此主持,我剛和劉子初擬了份名單,子初去召集人手了,兩天后趕往隴右?!?
廖立語氣不耐得道“劉子初善刀筆,文采華麗。實則不曾安邊治民,王上如何讓劉子初為首前去!”
廖立話音一落,諸葛亮心中一驚。放下手中的筆,拿起羽扇起身走到廖立身旁,請其落座。諸葛亮翻了翻羽扇開口道“公淵,剛才的話你可曾對別人說過?”
廖立道“不曾,只對你說了!”
諸葛亮看著廖立道“公淵,所謂謹言慎行。話不能亂說,劉子初少知名,才智絕人,王上想要托以大事是情理之中!”
廖立卻道“孔明,你以為我說胡話是吧?那好,我問你,劉巴可曾做過郡守,治理地方?!?
諸葛亮淡淡道“不曾有,不過這算不得什么,劉巴之才任郡守之職大材小用,王上慧眼如炬,自然不會如此!”
諸葛亮一說這話,廖立言語焦躁起來道“孔明以為我和劉子初相比才能如何?”
諸葛亮道“你二人皆是荊楚俊杰!”
廖立繼續道“好,那我比張永年如何?”
諸葛亮道“公淵荊州名士,永年益州奇才!”
廖立大笑道“就是說我廖立不比二人差是吧!”
諸葛亮道“單論才干確實如此!”
廖立道“可是世人只看到我居于張松、劉巴之下。與孟達、楊洪之流并肩。
張松長相猥瑣,品行不端。劉巴不過在王上身邊起草文書。
孟達夸夸其談,全無才略,丟失上庸三城回來不單沒被重罰,被啟用作廣漢太守。
楊洪之前不過一功曹,竟然繼法正之后被任命為蜀郡太守。
我在各地任太守達十年有余,一項任勞任怨,現在和這些人相當,我豈能甘心,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諸葛亮沉默一會兒道“公淵,巴郡太守連接漢中與成都要地,需上攏兵馬,揮軍入前征戰,下通川中,安民心輸錢糧。
照你這么說關云長襄陽太守和糜芳南郡太守一樣?都是太守,怎么不讓糜芳之流去做襄陽太守?都是太守要看看擔不擔得起來!”
廖立道“強詞奪理!”
諸葛亮道“好好,那說說張松,張松確實不高,丑了點,這算什么?亮家中賢妻,還有士元不是長得都不盡人意!那又如何?
張永年是跨荊連益最早的引路人,法正、孟達二人尚在其后,王上能成就今天的事業可謂是功不可沒。
何況張永年并非庸人,其熟通典籍,各州郡戶籍、民風、地勢等了然于胸。
對內疏通河流,灌溉田地,數載年年豐收。
對外修筑道路,北通漢中,南抵永昌,使得行令暢通。
巧行徭役,慎征兵馬,興建糧倉,民力不竭,降低戰事帶來的困苦。這些事難道不能證明其所能!”
廖立不滿道“修路、通河是王上想干的,關張松何事?兵馬訓練不是你孔明在干嗎,你倒向著個益州人說話?”
諸葛亮輕嘆一聲心道廖立你是聰明人,為何聽不出我話中的意思。
確實張松干的事多是王上委派的,可你該學學張松怎么辦事!
張松聰明在辦好王上交代的事,本本分分,王上讓干什么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