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0點53分,飛機穩穩地降落在首都機場。李慕側身看了看弦窗外,心里默默嘀咕又要坐擺渡車了。聽著身邊此起彼伏的手機聲音,李慕也取消了手機的飛行模式。沒有一絲耽擱,就有一個186的電話打進來,毫無懸念,那是機場泊車師傅的來電。掛了電話,李慕第一時間在微信里和爸媽報了個平安。此時,能在飛機落地時第一時間和她取得聯系的人,除了父母,就只有接機的司機了。想到這,李慕不動聲色地在心里笑了一下。
北京的早春,還是冬天未盡的感覺。走向停車場時,只穿了一件毛呢外套的李慕把披肩重新圍得更緊了些,畢竟這身在上海有點熱的打扮,在北京的春風里還是顯得有點單薄。等她走到機場停車樓13通道的時候,送車的師傅已經站在車旁邊等她了。交接好車鑰匙,師傅特意囑咐了一句“可能會有5塊錢的停車費,回頭找客服報銷。”“好,謝謝!”李慕坐進車里,有點兒暖和。
李慕早已經習慣這種早出晚歸的出差,也不知道從哪時候起,只要能趕上當天的飛機,多晚她都會回北京。爸媽在去年五一就回了老家,雖然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她也仍然覺得回去才踏實。可能,這就是對這個生活了十幾年的城市的,說不清道不明的眷戀吧。
雖然已快半夜,四環路還是堵了一小段。在小區周圍轉了兩圈,才找到一個勉強停下的停車位。這種老小區,車位嚴重不足,找停車位已經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李慕剛住進來的時候,每天都擔心沒地方停車,就盡量避免太晚回家。時間長了,她也想開了,辦法總是會有的,車也總會有地方停的。
下車前,李慕把亮著紅點的微信工作群挨個點開看了一遍,然后把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沒退的群對話刪掉。關掉的微信圖標上,亮著298條未讀的標識。之前總有人說,強迫癥的人看不得這個,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就不在意這個了,可能時間長了,就習慣了。
“到家趕快收拾收拾睡覺,這一天來回實在太辛苦了,明天能晚點兒去公司吧?”聽到媽媽的微信語音,李慕進門后第一時間回了句“好,你們也休息吧”。
李慕去上海是參加一個聽標會,為了節省成本,只有她一個人飛去了上海,找了個上海公司的同事幫她充人場。標書是全英文的,好在會議語言是中文,所以并沒有影響聽標的結果。上海同事是個新入職的a,雖然很年輕,但說話做事倒很周到。李慕到家就收到了,上海同事整理的會議記錄和錄音,對方還不忘在微信里說“提前預祝競標成功~加油~~”這種周到,對李慕來說挺受用。
睡覺前,李慕對著兩版會議記錄,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草書,在紙上重新整理了個會議要點。明天要好好和v匯報一下,也要和團隊傳達一下。她對這次的競標不樂觀,畢竟其他幾家參與競標的都是國際公關公司,她的團隊里連個能說句完整英文的人都沒有。
李慕的鬧鐘定在6點和7點,一個是她希望起床的時間,一個是她不得不起床的時間。這個習慣大概有幾年了,不過這天早上,她8點才從床上爬起來。還沒等她把早飯吃完,微信群里就有人她,這是她最討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