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了楚國的支援,他們的日子一度變得好過了起來,至少安全感要強很多了。
然而,沒過多久,揚州前線崩潰、吳國的主力軍,一戰全歿的消息傳來,一切都變了。
原本對他們還算是禮遇的楚國人,態度一下子變得微妙了。
旋即,就有伴隨著孫青楊一同撤離建都的大臣,進言道,楚人心懷不軌。
這一點,孫青楊自己也算是心里有數。他們在撤離之時,從建都帶走的財物,那確實是數量不菲的。一開始,楚人可能沒打這方面的主意,畢竟還是將他們當做平等的盟友,哪怕他們想的是,借吳國之力,把燕齊聯軍給擋回去,順便從吳國的身上割一塊肉吃,但畢竟還是得借助吳國的力量的。
雖然當下吳國的法相都已經叛變了,但總歸是九大仙國之一,底蘊尚存,在尋常的修士大軍上,肯定還是能夠拉出來一股很強的力量的。
然而,揚州前線,吳國主力軍的戰敗,讓這種形勢徹底的破滅了。
在楚人看來,吳國,已經亡了。
都城被占、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被殲滅,那這還有什么好扯的?在這個時候,還指望楚國人能夠將吳皇孫青楊,當成座上賓、當成平等的盟友,那就太天真不過了。
孫青楊想跑,但是沒跑成。楚國的先鋒軍,堵住了他們的去路,甚至于楚國大國師,法相高人斐頻,都親自到來。
他和他的流亡朝廷,就這樣成了楚人的階下囚。
當然,名義上,雙方還是聯盟的狀態。楚國人,仍舊需要借助著孫青楊這個皇帝的名頭,盡可能的收攏吳國的力量,以對抗燕齊聯軍。
但這件事情,本質上已經跟吳國沒有什么關系了。接下來,這將會演變成為楚軍與燕齊聯軍之間的戰斗。
不管最終雙方誰勝誰負,孫青楊估計自己都沒有什么好日子過。
最好的下場,是能夠當傀儡皇帝。但這個希望很渺茫,人家真要扶持一個傀儡皇帝,干嘛不從他們孫家里面找一個好控制的?
至于最壞的下場,怕是連吳國這個國號,都維持不住。
一念如此,孫青楊不免痛哭流涕。
但這件事情,又能怪得了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