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松江的家中,再得知了李兆的消息后眾人也是炸了鍋。
“什么嘛,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這會兒卻突然說要分頭走。”雖然大家最終同意了李兆的做法,但是多爾薩多少還是對此不是很高興。
“小薩,理解一下吧,他肯定也是實在沒有辦法才如此做的,只要知道了他平安我也就安心了。”趙雪琴道,做母親的總是最體諒兒子的。
“丫頭啊,放寬心。他若心中有你,你又何必擔心。他若心中無你,又何必強求。”還是趙鴻道長說了一句公道話,才打消了多爾薩不安的心理。
“小薩這姑娘平時看著很大度,其實醋勁可不小啊!而且她畢竟又不是從小在我們這兒長大的,你平時可得多開導下她。”趙鴻道長又悄悄的對趙雪琴道。
他們計劃還是沒有變,只是只是將機票提前到了28日出發,相比李兆他們也是僅晚了一天的時間。
這會兒的李兆和李若嵐二人卻早已登機了,他們乘坐的是漢莎航空的飛機,在巴黎會短暫的中轉停留,整個航程將有26個小時,所以他們有一整天的時間在飛機上,算起來這倒還是二人第一次一起乘坐飛機。
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一會兒天后,二人也是各拿出了一本書籍來看。有意思的是,李兆拿出的是“蹴經”,而李若嵐卻是拿出了那本尼瑪德的日記翻看起來。
關于蹴鞠,李兆以前也曾經了解過一些,有一次在山東臨淄旅游時還特意去參觀了一回足球博物館,里面還收藏有明朝匯編的《蹴鞠圖譜》與《事林廣記·成集》,是最早的足球專業書籍。
其中就介紹了蹴鞠活動,其分為兩類:一是不設球門的散踢氣毬,稱為“白打”;一是設有球門的對抗賽,稱為“筑球”。但無論哪類,踢球者的雙手都不能碰球,須用足、腿、膝、肩等部位接球、定球或擊球。
白打不設球門,只要帶上球,找一塊平坦空地,就可開踢。在盛唐以后就廣受歡迎,原先將兩人對踢(也稱“二人場戶”)叫作“白打”,三人角踢(也稱“三人場戶”)叫作“官場”,后來把一人獨踢(也稱“一人場戶”)至十人輪踢(也稱“十人場戶”),都喚做“白打”。
而真正讓蹴鞠更具觀賞性的,還是宮廷慶典中的筑球賽。其中真正讓李兆感興趣的還是上面說過了多種技術動作,可惜對于各個動作的介紹還是粗糙了些,讓其不明就里。而今天的這本《鞠經》,卻是對以往自己的一些疑問都給于了很好的解答。
這本《鞠經》還真如李若嵐所說,乍看之下還真以為是武功秘籍。由拐、躡、搭、蹬、捻等幾個基本動作由衍生出了多個經典的技術運動,里面專門羅列了鴛鴦拐、轉乾坤、燕歸巢、斜插花、風擺荷、佛頂珠、旱地拾魚、金佛推磨、雙肩背月、拐子流星等十二個動作的文字與圖解說明,一些蹴鞠動作跟如今流行的足球技術動作還是比較相似的。
其中最出名的是鴛鴦拐,又稱作神龍擺尾或者蝎子擺尾,這也是高俅賴以成名的絕技之一。要想做到這個動作就需要比較高超的顛球技術,要求左右連續打到球,然后還要將球全部打到自己的頭上,腰上,肩膀上還有胸上和膝蓋上這幾個部位,而且前后一共十幾套動作,最困難的就是在這個期間不能把球掉到地上去,當然這個對于李兆來說是毫無困難的。
其余的動作也都是非常的有特色,要想把它們都做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最經典的則是佛頂珠與拐子流星,這也是高俅另兩個拿手的絕技。
當然如燕歸巢這種明顯運用到一些手部的動作,還是無法套用到現代足球中的,即使如此,李兆也能從中汲取到一些可供借鑒的部分。雖然李兆能夠做到不落地的顛球,但是想這樣高技術的快速運動中顛球還要保持球不落地還是略微欠缺些火候的,總體來說這也是一個他可以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