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在義陽住了好幾天,見了一些人,當然是那些已經退休了的教育界前輩。
他們對教育仍然很有熱忱,而且一個個早就聽說了張遠的名字。
特別是知道張遠能在義陽建一所全國最大而且很有可能是全亞洲最大的殘障人士學校的時候,心里面的激動很是難以言表。
是不是全亞洲最大,張遠不知道,但張遠知道肯定是全國最大。
目前還沒有那個人能夠花這么多錢蓋一所以后很有可能出問題的學校。
學校可能出問題當然是那些孩子的健康問題。
有錢人會給這些有殘障人士的家庭一點點錢,但絕對不會花費這么大的精力去建一所學校。
現在國內的慈善機構幫扶殘障人士,大多數都是租下一些辦公樓,然后讓這些人過來上課,提供給他們一個學習的地方。
這種小型的培訓機構往往能夠幫助的人不是很多,張遠跟那些教育界的前輩說禾苗愛心學校第一批招收的學生數量能夠達到五千人之多時,任憑這些前輩可能都教過數萬的學生,也不禁有些咂舌。
這個數量已經在國內的特殊教育創立了一個先河。
張遠的一頓忽悠,最終忽悠到了一個校長,三名副校長,全都是退休了的老干部,但是身子骨都非常的硬朗。
看他們的精力再繼續工作個二十年絕對是沒有任何問題,并且禾苗愛心學校的教職工非常多,五千個學生就配備了四百多個老師加上職工,這還不算醫務室的那些護士跟醫生,如果算上護工跟醫生,禾苗愛心學校的教職工總數就已經達到了五百人之多。
目前學校一個年級只有兩個班一個班二十人上下,配備的師資水平也完全夠了。
幼兒園學前班招收的學生并不多,這個年紀的小朋友除了義陽本地的家庭,外地的家長肯定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跑到這么遠來住校。
另外禾苗愛心學校是不允許走讀的,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將來的管理就會變得很困難。
學校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能夠跟同齡人在一起,并且在學習的同時能夠培養自己的社交關系,培養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
如果有人住校有人走讀,再單純的孩子心里面也會有不理解或者嫉妒。
為什么別人的爸爸媽媽能夠接自己的孩子出去,自己的爸爸媽媽不這么做是不是不要自己了。
諸如此類的疑問會在孩子心底滋生,非常不利于這些孩子形成一個健全的心理。
三個副校長分管小學部初中部跟高中部,他們不僅配有兩個到三個的秘書,而且別的學校有的教導主任年級主任這些也都應有盡有,只不過這些主任還都帶著課。
張遠給出的條件跟工資絕對對得住這些人的付出。
有幾個教育界的前輩幫忙,禾苗愛心學校缺的一些資格證件,也都很快辦理下來。
公家每年都決定要撥一筆款項支持禾苗愛心學校的發展,錢不多,可對私立學校來講,這種事情等于是破天荒般的事情。
忙完這些事情,張遠這才回到仙居。
孫藝珍還沒從江城回來,張遠也沒地方可以去。
回來這天夜晚,就算是大冬天,張遠還是全副武裝出了門。
軋馬路!
絕對是每個仙居少年曾經經歷過的一件很無聊但是很輕松的事情。
仙居不大,城南到城北走路幾個小時就能走完,而且還是在現在城區向各鄉鎮開始擴建后才有的。
以前張遠小時候的老城區,成年人走路一個小時就能從南到北。
張遠以前去各種地方都是走路,上小學初中都是走路著去,到上了高中手里面有閑錢并且時間也緊了才開始坐車。
走著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