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還沒有把人員登記冊交到日本人的手里,直接除掉,皆大歡喜。
如果叛徒已經把人員登記冊交到日本人的手里了,那王亮就得想想辦法,看看怎么才能幫助劉志深把軍統的這上百號人給安全轉移走。
雖然這是一件非常麻煩事情,但王亮覺得自己絕對不能推脫。
雖然雙方信仰不同,但王亮實實在在地看到了他們為抗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王亮知道,像劉志深這樣家庭背景良好,出身優渥的人,在軍統里面有很多。
他們吃穿不愁,實在沒有必要天天過著在刀尖上行走的日子。
但為了國家和民族,他們放棄了家庭,放棄溫室里的生活,毅然決然投身到了抗日的洪流之中。
這種家國情懷,讓王亮為之觸動,為之感動。
這是在二十一世紀年輕人身上,不多見的。
這需要莫大的勇氣。
“劉上校,你有沒有懷疑的對象?你諜報小組四個人里面的哪個嫌疑最大?”王亮問道。
劉志深沉思了良久,最后苦笑著搖搖頭:“我的這個組成立已經有三年時間了,四個成員都是我從上百人中挑選出來的,無論是家庭背景還是信仰上,都是可靠的。而且我們在一起相處了三年,期間一起執行了近千次任務,可以說是同生共死過。我實在是想不出來,他們中的哪一個會背叛。”
劉志深說話的功夫,王亮又翻了翻資料冊,看了一下這四個人的檔案。
【趙冬麗,三十四歲,汾縣人。汾縣私立銘義中校畢業,其夫張力夫是軍統晉省組織二戰區長官部綏署一處少校軍官,于1937年在太原被日本特務機構逮捕后犧牲,趙冬麗隨后加入軍統,歷任少尉發報員、上尉諜報員】
【王翰科,其父任山城財政局秘書長,其母是山城第二女子師范學校副校長……】
【張家華,一家十五口在南市淪陷時全部遇難,慘死于日本人之手……】
【李明久,其父任國民革命軍少將師長,哥哥李明遠任國民革命軍中校副團長,其父其兄均因在太原會戰中陷入日軍重圍而壯烈犧牲……】
從影視劇里當配角開始戰斗